💙 Gate广场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用Gate品牌蓝,描绘你的无限可能!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1日 — 8月20日
🎯 活动玩法
1. 在 Gate广场 发布原创内容(图片 / 视频 / 手绘 / 数字创作等),需包含 Gate品牌蓝 或 Gate Logo 元素。
2. 帖子标题或正文必须包含标签: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3. 内容中需附上一句对Gate的祝福或寄语(例如:“祝Gate交易所越办越好,蓝色永恒!”)。
4. 内容需为原创且符合社区规范,禁止抄袭或搬运。
🎁 奖励设置
一等奖(1名):Gate × Redbull 联名赛车拼装套装
二等奖(3名):Gate品牌卫衣
三等奖(5名):Gate品牌足球
备注:若无法邮寄,将统一替换为合约体验券:一等奖 $200、二等奖 $100、三等奖 $50。
🏆 评选规则
官方将综合以下维度评分:
创意表现(40%):主题契合度、创意独特性
内容质量(30%):画面精美度、叙述完整性
社区互动度(30%):点赞、评论及转发等数据
从项目上币经历看Web3行业乱象与理想
项目上币经历引发的思考
近期,我们的项目正在进行品牌和主网升级,同时进行换币操作。作为一个从2017年就开始构建的项目,我们对这些标准流程相当熟悉。除了必要的合规程序和代码审计外,主要考虑的是市场预算、新增用户和流量,以及如何让现有用户受益等方面。项目方需要流动性和新的交易场所,而交易平台需要用户和交易量,这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关系。
然而,在与某些交易平台接触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有趣的情况。在初步商务沟通后,研究部门提出了几个可能导致我们无法上币或需要增加预算的问题。我想分享其中几个值得讨论的点:
首先是关于数据和热度的问题。研究部门认为我们的社交媒体和链上数据不足,并举例了同行业其他项目。这让我感到困惑,作为专业的研究部门,难道无法辨别数据的真实性吗?比如,一个拥有几十万粉丝的社交媒体账号,每条推文只有几千浏览量和不到10条评论,这显然不太合理。再比如,某些项目的链上数据显示大量交易记录集中在单个哈希中,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很难发生,除非不考虑成本或者根本不在乎数据本身。
其次是投资机构背书的问题。现在很多项目上币都需要知名投资机构的支持。但作为一个已经运营6年多的项目,我们一直是自筹资金,从未接受过外部投资。在我们看来,这种纯社区驱动、没有投资机构控制、富有"情怀"的项目应该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在研究部门眼中,这反而成了缺乏正统机构背书、不够合法、缺乏热度的标志。
第三个问题涉及代币流通量和估值。我们的项目从2019年至今,所有代币都已解锁,市值等于完全稀释估值,其中近70%的代币锁定在验证人节点中。研究部门认为这可能带来巨大的抛售压力。但实际上,我们是一个纯社区驱动的项目,大部分代币都在验证人节点中,谁会有动机大规模抛售呢?而且,我们的项目已经存在多年,如果真要抛售,为什么要等到现在?更重要的是,抛售压力应该与市值成正比,而我们这个拥有实际业务、产品、客户和收入的AI数据层项目,市值仅有不到1亿美元。相比之下,那些刚上线就估值10亿美元的项目,才更值得关注其潜在的抛售风险。
这些经历让我深感困扰。我理解研究人员每天要评估众多项目,都有自己的观点和评判标准。但最基本的真伪辨别能力不应该缺失。令人遗憾的是,现在似乎流量造假、数据造假、项目换皮、空投给工作室后由做市商出货等行为,竟然成为了项目上币的基本操作。
我认为,早期项目上币与风险投资类似,主要看重的应该是团队的品质。如果上币都依赖于这些针对交易所和投资机构的手段和操作,那么这些项目的长期发展前景就令人担忧了。
作为在这个行业深耕多年的团队,我们了解这些技巧和手段,但我们选择不去使用。因为这些行为最终只会让灰产和庄家受益,而代价则是新进散户的资金、开发者的精力被转移,以及整个行业的衰退。
回想2017/2018年ICO时期认识的伙伴们,虽然那时的社区资源匮乏,但大家讨论的都是如何提高效率和安全性,如何推广到市场,遇到黑客攻击时如何互帮互助等等,真正追求共同发展。那时介绍风投和交易所上币机会都是无偿的,而现在却充斥着各种回扣、介绍费、推荐费和管理费。
真的很怀念那个时候纯粹的我们和这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