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第一級市場的運作模式相當明確:VC 出資、KOL 發聲、散戶提供流動性。
但如今,這一套模式正逐漸被打破。
VC 的背書不再是萬靈丹,項目方開始重新以「影響力」為中心設計規則。KOL 也不再只是流量角色,他們握有籌碼,直接參與牌局,甚至能主導項目的存亡。
某種層面來看,KOL 輪是在 VC 退場、散戶失語後,於「影響力至上」的敘事下誕生的代幣分配方式。XHunt 統計,過去 7 天加密圈內提及「KOL」的推文達 3860 則,「VC」則有 3078 則,一場圍繞影響力的暗戰已悄然開啟。
本文不談大道理,只揭露 KOL 輪背後的真實故事——它的起源、誰在歡笑、誰在哭泣、誰在背後數錢、誰又在深夜失眠。
時間回到 2022 年底。
加密 VC 迎來寒冬。第一級市場估值過高,退出週期拉長,第二級市場承接力不足。大型機構不敢進場,小型項目融不到資金。
同時,散戶悄然回歸。Blast、ZKsync、Friend.tech……每次流動性爆發,背後都是散戶回流的信號。
最能影響這群人的是那些看似「專業」、實際上在「帶貨」的 KOL,而非機構報告。
項目方也看懂了:VC 不一定能讓我破圈,但 KOL 可以。與其花錢投廣告,不如把低價籌碼給 KOL,請他們發推帶節奏。
於是,全新玩法誕生:
KOL 輪因此成型。你可將其視為「帶任務的私募」,價格低、解鎖快,甚至有「保底條款」。
項目方算得精明:把幣給有粉絲、有聲量的人,上線後他們自然會帶人推高價格。
KOL 也認為划算:低價拿幣帶流量,上線解鎖部分即可賣出,看來穩賺不賠。
但現實真如預期嗎?
KOL 輪的獲利表現受項目及市場環境影響極大。
牛市時,KOL 輪常被視為「三贏」:項目獲資金、KOL 低價提前布局、散戶跟漲也能獲利。但熊市來臨,劇本完全翻轉。
流動性下滑,上線即下跌成常態,KOL 因鎖倉無法即時賣出,容易慘賠。KOL @ realChainDoctor 坦言,去年投了十多個 KOL 輪,全部虧損,有些甚至連幣都沒拿到。而龐教主 @ kiki520_eth 認為,KOL 輪存在系統性陷阱,可能拿不到幣,或漲了就被改規則。

頂尖 KOL @ jason_chen998 表示,自己最賺的是 Aster 與 Mira,行情低迷時拿到低估值,項目方也可靠,TGE 時正好遇牛市。因此,KOL 輪賺錢的關鍵還是熊市埋伏、靠人脈拿項目。但他坦言,大多數 KOL 輪類似高收益理財,運氣好有收穫,運氣差就是花錢打工,還得被項目方催內容、扣幣、不解鎖,最後不歡而散。
我們回顧近期部分 KOL 輪案例,確實有項目能帶來高額回報,例如:

但也有不少 KOL 輪項目開盤即崩盤,或項目方爆雷。
典型如 2024 年初 SatoshiVM,該項目代幣 $SAVM 首發時,藉大量 KOL 預熱,一度衝高至逾 11 美元,但不久即傳出 KOL 高位套現,引發信任危機,項目漸趨冷淡。未拋售的 KOL 及散戶恐難獲利,目前 $SAVM 已跌至約 0.075 美元。
另一例是 ZKasino,KOL 參與融資並宣傳後,項目方在用戶鎖倉後單方面改規則、捲走資產。此事件中,曾參與融資宣傳的 KOL 被粉絲譴責為利益共犯,不僅利益受損,還要承受龐大輿論壓力。

還有幾個月前發幣的 Eclipse,KOL 輪估值高達 6 億美元、A 輪估值 10 億美元,上線後實際流通市值僅約 3.8 億美元,遠低於傳聞 6 億估值。投研 KOL @ _FORAB 指出,Eclipse 部分 KOL 輪額度還分給媒體和社群,最後連幣安合約都沒上。

對此,知名 KOL @ yuyue_chris 發推稱,KOL 輪的真問題不是賠錢,而是項目方和中間人打著推廣名義拉人接盤,讓 KOL 用粉絲贖回自己本金,這種坑熟人的玩法才最不負責任。
如前所述,KOL 輪反映的是第一級市場權力結構轉變。
過去,項目方靠 VC 籌資,VC 用話語權篩選項目。如今,項目方發現 KOL 更便宜、更快、更能造勢。
VC 受挫:砸了數百萬美元,結果項目方讓一群發推的人低價參與,影響力甚至更大…部分 VC 選擇「退場」。
散戶更受挫:在第二級市場買的其實是 KOL 解鎖後拋出的幣,上線看到 KOL 喊單,實際卻是出貨。
項目方也未必開心:因 KOL 造勢多為短期,上線當天聲量、流動性和高開未必代表長期走勢。
於是 KOL 輪舞台上,三角張力成形。
三方利益訴求如三股力量拉扯。除非項目夠強,能像磁石般吸附三方,否則任一方用力過猛,三角關係就會崩潰。
KOL 輪中,項目方通常不直接對接 KOL,而是透過第三方 Agency 統籌分發與管理。
他們是「資源調度者」,協助項目方設計 KOL 輪條款(價格、配額、解鎖);篩選邀請合適 KOL;監督進度,確保內容交付。部分專業 Agency 會設計保底收益、宣傳獎勵或本金退還等機制,協助 KOL 降低風險。
他們是 KOL 輪體系的「中介人」,掌握流量與資源。若你是新手 KOL,想參與 KOL 輪,第一步應是找對 Agency。
以下 Agency,你可能聽過:
一般項目方或 Agency 會根據 KOL 的影響力指標(如粉絲數、推文熱度等)分配配額,並明訂內容產出與解鎖要求。
要取得 KOL 輪機會,核心是提升「內容+數據」,建立可信賴的個人品牌:
KOL 輪不是慈善,每位參與者都有回本壓力。選錯項目不只虧錢,還可能損及口碑與一般用戶利益。因此,合作前最好像投資私募般系統性篩選,可關注以下重點:
也可運用 XHunt 等工具分析項目可靠度,查閱融資資訊、團隊資料、中英文 KOL 關注度、社群輿情及影響力排名。
從更高層面看,KOL 輪是加密產業在流量優先、敘事主導、社群驅動下,自然演化出的融資工具。
它降低資金門檻、加速傳播,確實促使部分小型項目在無 VC 支持下脫穎而出。
當然,KOL 輪偶有標準缺失、責任模糊問題。但換個角度,這或許是散戶「擠進第一級市場」少數機會之一。相較精英 VC 主導、資訊壁壘高企的傳統私募,KOL 輪至少具備流動性與開放性。任何人,只要持續產出內容、有影響力,就可能拿到配額,真正參與第一級定價遊戲。
這並非完美機制,卻是加密原生資本市場現階段的「土法」。在規則未成型、信任機制待建立的過渡期,KOL 輪作為新型市場解法,仍具存在意義。
因為在這個時代,影響力本身就是新資本。
關於 XHunt
@ xhunt_ai 是 AI 驅動的 Web3 KOLFi 平台,提供透明 KOL 衡量指標、即時項目研究,連結項目方與可信賴 KO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