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倒計時 2 天開啓!💥 Gate 廣場活動:#发帖赢代币TRUST 💥
展示你的創意贏取獎勵
在 Gate 廣場發布與 TRUST 或 CandyDrop 活動 相關的原創內容,就有機會瓜分 13,333 枚 TRUST 獎勵!
📅 活動時間:2025年11月6日 – 11月16日 24:00(UTC+8)
📌 活動詳情:
CandyDrop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990
📌 參與方式:
1️⃣ 在 Gate 廣場發布原創內容,主題需與 TRUST 或 CandyDrop 活動相關;
2️⃣ 內容不少於 80 字;
3️⃣ 帖子添加話題:#發帖贏代幣TRUST
4️⃣ 附上任意 CandyDrop 活動參與截圖
🏆 獎勵設置(總獎池:13,333 TRUST)
🥇 一等獎(1名):3,833 TRUST / 人
🥈 二等獎(3名):1,500 TRUST / 人
🥉 三等獎(10名):500 TRUST / 人
瑞波幣 CTO 的‘50年比特幣’笑話有其意義:這是關於加密貨幣演變的更深層次教訓
關鍵要點:
2025年11月10日,Ripple首席技術官David Schwartz在X上發布了一句冷淡的話:“比特幣現在與50年前並不相同。”
這個笑話之所以有效,是因爲比特幣(BTC)於2009年推出,因此“50年”顯然是開玩笑,但它之所以引起共鳴,是因爲它指向了人們如何談論比特幣演變的更大真相。
你知道嗎? Rajat Soni,一位XRP的批評者(XRP),是一名CFA持證人,也是一個專注於比特幣的財經評論員,活躍於X上。
這個笑話揭示了時間尺度的混淆
施瓦茨的理論之所以有效,是因爲它突顯了人們在加密貨幣中對時間的思考差異。
頭條新聞讓人感覺比特幣仿佛一夜之間就發生了變化,但它所依賴的基礎卻是經過數十年構建的:
比特幣的2008年設計將數十年的密碼學工作整合成一個單一的、可操作的系統。一旦具有實際價值的協議達到規模,變革就會放緩,因爲協調成本急劇上升。研究人員和開發者現在將這種動態稱爲“協議骨化”。
那種緩慢的節奏看起來似乎什麼都沒有改變,但事實並非如此。一個有幫助的思考方式是林迪效應,它指出,越是耐久的技術存活的時間越長,它存活的可能性就越大。這就是爲什麼像公鑰密碼學和哈希樹這樣長期存在的基石仍然支持更新的系統。但林迪效應僅僅是一種啓發式方法,而不是承諾。它描述的是生存,而不是必然性。
所以,當你放大來看,這個笑話提醒我們,比特幣的演變有兩種不同的節奏:其核心成分的幾十年遺產和我們在今天新聞中看到的更快的週期。
你知道嗎? 隔離見證 )比特幣改進提案 141( 於2017年8月24日激活,修復了交易可變性,並啓用了容量和閃電網絡的改進。
比特幣核心的變化 )以及如何(
在基礎層面,比特幣確實會變化,但變化緩慢且僅在廣泛達成一致的情況下發生。
大多數升級是軟分叉,它們收緊節點執行的規則。軟分叉在軟件的不同版本之間產生協調風險。爲了減少幹擾,社區花費了多年時間來完善激活方法,例如 BIP-9 和 BIP-8 版本位。
在實踐中,變更從討論和規範轉向測試,如果有明確的支持,就會進入一個激活窗口,在這個窗口中,礦工和經濟節點表示準備就緒。
Taproot 是最近最明顯的例子。它在幾年前提出,並於 2021 年 11 月激活,增加了 Schnorr 籤名和一種新的輸出類型,提高了效率和隱私,同時不破壞現有規則。
從想法到激活的過程需要廣泛的審查和礦工信號期,才能真正啓動規則。這表明升級確實會到來,但僅在耐心達成共識之後。
今天的辯論,例如重新啓用“OP_CAT”或引入“OP_CTV” )BIP-119(,遵循相同的模式:增量可編程性提案經過公共研究、風險分析和社會審查,才可以考慮任何激活。
這個過程與維護者、審查員、礦工和用戶之間的協調一樣重要,和代碼本身同樣重要。
你知道嗎? 比特幣腳本故意不是圖靈完備的,這限制了復雜性,使得驗證對所有節點來說都是可預測和安全的。
快速變化發生的地方
一旦你離開比特幣的基礎層,步伐就會加快。
支付通道將交易移至鏈下,通過網路路由,並僅在作爲後備時接觸1層。這就是爲什麼閃電網絡的迭代速度遠快於共識變化。其核心機制,包括哈希時間鎖定合約和更新的方法,如點時間鎖定合約 )PTLCs(,使價值在中介之間無信任地轉移。
PTLCs 用橢圓曲線點替代基於哈希的祕密,爲通道提供更好的隱私、更靈活的路由以及在多個路徑上分割支付的能力。由於這些改進存在於實現中而不是基礎協議中,它們可以在沒有硬性共識投票的情況下演變。
序數和銘文從另一個角度展示了相同的快速動態:通過使用現有規則出現的新行爲。Casey Rodarmor的方案對比特幣的每個satoshi進行編號,並通過Taproot時代的腳本將數據附加到它們上,從而創建可收藏品,而不改變比特幣的共識。這就是爲什麼這一現象可能在文化上爆炸的原因,而基礎協議保持不變。
這兩個例子突出了笑話所指的分裂節奏:Layer 和客戶端系統可以快速添加功能、用戶體驗改進甚至新市場,而基礎層的變化則很少且經過深思熟慮。頭條新聞往往跟隨邊緣,例如閃電升級或銘文浪潮,而鏈的核心則以精心安排的步驟推進。
更深的教訓
施瓦茨的“50年比特幣”這一說法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爲它將加密貨幣的真正演變壓縮成一個單一的笑話:一個緩慢、保守的核心幾乎不變,而一個快速、具有創造性的邊緣則不斷變化。
慢核心是出於設計考量。一旦貨幣協議涉及數十億的利益,升級只能在經過漫長的審查和廣泛的社會共識後進行,這種動態被廣泛討論爲協議的僵化。
然而,緩慢並不等同於停滯。變革的具體路徑是存在的,例如針對新操作碼如“OP_CAT”和“OP_CTV”的軟分叉軌道,這可能擴展比特幣的交易可編程性。這些遵循的是多季度或多年的時間線,而不是新聞週期。
同時,新行爲可以在邊緣爆發,而不觸及共識。序數和銘文正是通過對比特幣最小單位進行編號並使用已有規則附加數據,達到了這一點。
忘記年份。把這個評論當作一個解碼器。如果關於比特幣“變化”的聲明沒有具體說明)基礎層或邊緣(,以及)共識升級或新興使用(,那麼它就錯過了這個玩笑所突出的重點。
本文不包含投資建議或推薦。每項投資和交易行爲都涉及風險,讀者在做出決策時應自行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