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Alpha 限時賞金活動第三期上線!
在 Alpha 區交易熱門代幣,瓜分 $30,000 獎池!
💰 獎勵規則:
1️⃣ 連續2日每日交易滿 128 USDT,即可參與共享 $20,000 美金盲盒獎勵
2️⃣ 累計買入 ≥1,024 USDT,交易量前100名可直領獎勵 100美金盲盒
⏰ 活動時間:8月29日 16:00 — 8月31日 16:00 (UTC+8)
👉 立即參與交易: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841
#GateAlpha # #GateAlphaPoints # #onchain#
DeFi到DeETF:鏈上資產管理的演進與未來
從小衆極客的遊戲到華爾街的新寵:DeFi的崛起之路
金融界近年來頻繁提及的一個熱詞是DeFi(去中心化金融)。幾年前,當極客們開始在以太坊上搭建奇特的金融工具時,沒人預料到這些"小玩具"最終會吸引華爾街傳統金融大佬的目光。
回顧2020到2021年間,DeFi以驚人的速度迅速崛起。整個市場的鎖倉量(TVL)從十幾億美元飆升,最高時達到1780億美元。一些名字古怪的協議如某DEX和某借貸平台,一時成爲全球加密界的明星項目。
然而,對大多數普通投資者來說,DeFi仍如同一座布滿陷阱的迷宮。錢包操作令人頭疼,智能合約難懂如火星文,更別提每天還要擔心資產被黑客盜走。數據顯示,即使DeFi如此熱門,傳統金融市場的投資機構真正進場的比例不到5%。投資者一方面躍躍欲試,另一方面又因種種障礙遲遲不敢行動。
資本的嗅覺總是最敏銳的。2021年起,一種專門解決"如何輕鬆投資DeFi"的新工具出現了,這就是去中心化ETF(Decentralized ETF,簡稱DeETF)。它融合了傳統金融中ETF產品的理念和區塊鏈的透明性,既保留了傳統基金的便利性和規範性,又兼顧了DeFi資產的高成長空間。
DeETF可以視爲一座橋梁,一端連接"難以進入"的DeFi新大陸,另一端連接熟悉傳統金融產品的廣大投資者。傳統機構可以繼續使用他們熟悉的金融帳戶投資,而區塊鏈愛好者則可以像玩遊戲一樣,輕鬆組合自己的投資策略。
DeFi到DeETF:鏈上ETF興起的發展歷程
早期探索(2017-2019):初步嘗試與伏筆
2017至2018年間,以太坊上的幾個早期項目如某穩定幣項目和某借貸平台,首次展示了去中心化金融的可能性。雖然當時生態規模有限,但借貸和穩定幣等新穎金融玩法已在極客圈引發小規模熱潮。
2018年末至2019年初,某DEX橫空出世,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自動化做市商(AMM)"模式,讓人們不再受復雜訂單簿困擾,大大簡化了交易過程。截至2019年底,DeFi的TVL已接近6億美元。
同時,一些敏銳的傳統金融機構開始關注區塊鏈技術,但仍被復雜的技術問題困擾,無法真正參與。雖然當時沒有明確提出"DeETF"概念,但傳統資金與DeFi之間需要橋梁這一需求已初現端倪。
市場爆發與概念成型(2020-2021):DeETF登場前夜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全球經濟走向,也促使大量資金流入加密貨幣市場。DeFi在此期間爆發,TVL以驚人速度從10億美元猛增到一年後的1780億美元。
投資者瘋狂湧入,以太坊網路擁堵嚴重,甚至出現單次交易手續費超過100美元的極端情況。流動性挖礦、收益農場等新模式讓市場火熱,但同時也暴露了巨大的用戶參與門檻。許多普通用戶感嘆:"參與DeFi比炒股難多了!"
這時,一些傳統金融公司敏銳地捕捉到機會。某加拿大上市公司在2020年果斷轉型,開始推出跟蹤主流DeFi協議的金融產品,用戶只需在傳統交易所像買賣股票一樣簡單就能參與DeFi世界。這種產品的出現,標志着"DeETF"概念正式萌芽。
同時,去中心化賽道也在悄然行動。一些項目開始嘗試直接用智能合約去中心化管理ETF組合,但這一時期的嘗試還處於初級階段。
市場洗牌與模式成熟(2022-2023):DeETF正式化
DeFi的火熱並未持續太久。2022年初,某穩定幣項目崩盤、某交易所破產等一系列黑天鵝事件幾乎摧毀了投資者信心。DeFi市場TVL從1780億美元跌至400億美元。
危機往往伴隨機遇。市場劇烈震蕩讓人們意識到DeFi領域迫切需要更安全、更透明的投資工具,反而推動了DeETF的發展與成熟。這期間,"DeETF"不再只是概念,而是逐步發展成兩種清晰模式:
傳統金融渠道進一步強化:一些機構擴展產品線,推出更多穩健的ETP(交易所交易產品),並在傳統交易所上市。這種模式大幅降低了散戶參與門檻,也受到傳統機構青睞。
鏈上去中心化模式興起:一些鏈上平台正式上線,直接通過智能合約實現資產管理和組合交易。這類平台無需中心化托管,用戶自己可創建、交易、調整投資組合,尤其吸引了加密原生用戶和追求絕對透明度的投資者。
這兩種模式並行發展,讓DeETF賽道逐漸清晰:一方面通過傳統金融渠道,另一方面則強調完全去中心化與鏈上透明。
DeETF的優勢與挑戰
發展至今,DeETF已逐步展示出獨特優勢:
同時也面臨挑戰:
盡管存在這些挑戰,DeETF仍被視爲未來金融市場的重要創新之一。它正在模糊傳統投資者與加密市場之間的界限,使資產管理變得更加民主化、智能化。
新興項目崛起,DeETF賽道百花齊放
從單一模式到多元探索
隨着DeETF概念被市場接受,這個新興領域在2023年後進入"百花齊放"階段。不同於早期單一的ETP模式,如今DeETF沿着兩條路徑迅速演化:
繼續沿用傳統金融邏輯,通過正規交易所發行ETP,不斷豐富DeFi資產類別。
更貼近加密精神的純鏈上、去中心化DeETF平台。用戶只需一個加密錢包,就能在鏈上自助創建、交易和管理資產組合。
過去兩年,在鏈上原生資產組合方向,一些平台成爲先鋒探索者。其中一些平台支持多主題組合策略(如GameFi、藍籌組合),爲用戶提供"一鍵買入+可追蹤"的ETF產品體驗,試圖用更輕的方式解決組合管理門檻問題。
在機構路徑方面,除了某些公司,也不能忽視某RWA龍頭的影響力。它正在以合規方式將美國私募股權、公司債券、房地產等傳統金融資產代幣化,並引入一級市場投資者進入鏈上市場。
一些平台提出了"24/7全天候交易、無中介、用戶自主組合"的理念,打破了傳統ETF受限於交易時間和托管機構的格局。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某平台上活躍的鏈上ETF組合數量已突破1200個,鎖倉總價值達到數千萬美元級別,成爲DeFi原生用戶的重要工具。
在專業化資產管理方向,一些組織也開始將DeFi資產進行標準化打包,爲用戶提供"開箱即用"的DeFi藍籌資產組合,降低個體選幣風險。
可以說,從2023年起,DeETF已從單一嘗試變成多元競爭的生態系統,不同路線、不同定位的項目正百花齊放。
智能資產組合新趨勢
過去幾年,DeETF賽道經歷了從"自己動手自由組合"到"預設組合一鍵買入"的階段性演進。一些平台倡導"由用戶自選"的組合機制,而另一些則更偏向"主題型策略"的產品化路徑,如GameFi藍籌包、L2敘事組合等,這類平台大多面向已有投研基礎的用戶。
但真正把"組合策略"交給算法自動化處理的,還不多見。
某平台不是在傳統DeFi基礎上堆疊組合,而是試圖讓DeETF更"智能"。具體來說,該平台並不希望用戶承擔所有投研壓力,而是構建了一個由AI驅動的資產配置推薦系統。用戶只需輸入需求,如"穩健收益""關注以太坊生態""偏好LST資產",系統便會基於鏈上歷史數據、資產相關性與回測模型,自動生成推薦組合。
與此類似的概念,也曾出現在傳統金融世界中的智能投顧服務,但該平台將其搬到了鏈上,並在合約級別完成資產管理邏輯。
在組合安全性方面,該平台的智能合約支持組合成分、權重、動態變化等全部鏈上公開,用戶可以隨時追蹤策略運行,避免了傳統DeFi聚合工具的"黑箱式配置"。
而與其他平台不同的是,該平台強調用戶"自助部署"+"AI組合推薦"的組合式體驗 - 既解決了"不會投"的痛點,也保留了"資產掌控權"的透明與自主管理。
這類產品路徑,也許正代表了下一階段DeETF平台從"結構工具"走向"智能投研助手"的方向。
DeETF賽道的分叉進化
隨着加密用戶結構從交易爲主轉向"組合管理"需求,DeETF賽道逐漸分化爲幾條不同的發展路線。
一些平台仍強調用戶自主配置、自由組合,適合有一定認知基礎的用戶;另一些則將資產組合進一步產品化,推出鏈上主題型ETF,如"Solana基礎建設組合""Meme生態籃子"等,類似傳統基金的風格。還有一些則專注標準指數產品,以長期穩定的市場覆蓋爲目標。
在傳統DeFi項目中,一些公司分別面向散戶與機構,代表着兩種不同的合規化探索路徑 - 後者已成爲首批獲得監管豁免的RWA平台,爲鏈上資產組合合規進程提供了範例。
從用戶交互方式來看,整個賽道開始出現新的趨勢轉向:更智能、更自動化的資產配置體驗。
例如,一些平台開始嘗試引入AI模型或規則引擎,根據用戶目標與鏈上數據動態生成配置建議,試圖降低門檻,提升效率。這類模式也在DeFi用戶不斷擴容、投研需求提升的背景下顯現出明顯優勢。
某平台就是這條路徑上的代表之一:它在AI組合推薦與鏈上自助部署之間做了結構性整合,同時採用低成本高性能的公鏈進行部署,使普通用戶能在"無需復雜操作"的前提下完成資產配置。
盡管每條路徑仍在早期階段,但越來越多的DeETF平台開始從"純工具"轉向"策略服務者",背後也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