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攢成長值,抽華爲Mate三折疊!廣場第 1️⃣ 2️⃣ 期夏季成長值抽獎大狂歡開啓!
總獎池超 $10,000+,華爲Mate三折疊手機、F1紅牛賽車模型、Gate限量週邊、熱門代幣等你來抽!
立即抽獎 👉 https://www.gate.com/activities/pointprize?now_period=12
如何快速賺成長值?
1️⃣ 進入【廣場】,點擊頭像旁標識進入【社區中心】
2️⃣ 完成發帖、評論、點讚、發言等日常任務,成長值拿不停
100%有獎,抽到賺到,大獎等你抱走,趕緊試試手氣!
截止於 8月9日 24:00 (UTC+8)
詳情: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384
#成长值抽奖12期开启#
虛擬貨幣案件司法定罪路徑探析:從傳銷到集資詐騙
涉虛擬貨幣案件中的司法定罪路徑探析
一、引言
近期,在整理和研究涉虛擬貨幣類刑事判例時,可以發現司法機關在處理此類案件時存在一些"潛規則",或者說是定罪尺度上的路徑依賴問題。本文將探討在一些常見的涉幣類犯罪中,司法實務是如何確定某行爲構成犯罪的。
二、案例簡介
2020年4月,浙江省高院對一起集資詐騙案作出判決。該案涉及發幣、宣傳推廣、營銷拉盤、ICO等多種業務模式。案件的特殊之處在於,主犯夏某某最初被湖北省鍾祥市法院以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判處緩刑,但後來被杭州市中院撤銷原判,改判集資詐騙罪並判處無期徒刑。浙江省高院維持了杭州中院的判決。
這一判決差異引發了對傳銷犯罪和詐騙類犯罪定罪邏輯的思考。
三、常見的涉幣類犯罪及入罪邏輯
(一)虛擬貨幣相關交易行爲的合法性問題
自2017年9月七部委發布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後,在中國境內進行代幣發行被視爲未經批準的非法公開融資行爲。即使是境外發行的虛擬貨幣,由於缺乏國家認可和實際經濟價值,其本質上仍被視爲虛擬概念。
在夏某某案中,法院認爲其發行的虛擬貨幣屬於旁氏騙局,通過人爲操縱價格引誘投資者入局。因此,虛擬貨幣交易中的發行方被認定爲違規違法,但普通參與者(買方)的行爲合法性尚未明確。
(二)涉幣類犯罪的常見類型
常見的涉幣類犯罪包括詐騙類犯罪、傳銷犯罪、開設賭場犯罪和非法經營罪等。
(三)涉幣類犯罪的入罪邏輯
以傳銷犯罪和集資詐騙罪爲例:
傳銷犯罪的構成要件包括:設置門檻吸收參與者、以發展人員數量計算報酬、組織達到三層級以上且人數超過三十人、目的是騙取參與者財物。
詐騙類犯罪的本質是騙取他人財產。在虛擬貨幣類詐騙案中,無價值的空氣幣常被用作詐騙工具,用以置換主流幣。
在夏某某案中,法院將其行爲從傳銷犯罪變更爲集資詐騙罪,主要基於以下考慮:
這些行爲被認爲體現了集資詐騙的主觀故意。
四、結語
盡管投資虛擬貨幣並未被明確禁止,但相關行爲是否"涉嫌破壞金融秩序、危害金融安全"的解釋權在相關部門手中。值得注意的是,全國各地對相關規定的理解和執行可能存在差異,這在涉虛擬貨幣案件領域尤爲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