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廣場【Gate Travel 旅行分享官召集令】
廣場家人們注意啦!Gate Travel 已經上線~ 機票+酒店一站式預訂,還能用加密貨幣直接付款 💸
所以說,你的錢包和你的旅行夢終於可以談戀愛了 😎 💕
現在廣場開啓 #GateTravel旅行分享官# 活動,邀你來秀旅行靈感 & 使用體驗!💡
🌴 參與方式:
1️⃣ 在【廣場】帶話題 #Gate Travel 旅行分享官# 發帖
2️⃣ 你可以:
你最想用 Gate Travel 去的目的地(私藏小島 or 網紅打卡點都行)
講講用 Gate Travel 訂票/訂酒店的奇妙體驗
放放省錢/使用攻略,讓大家省到笑出聲
或者直接寫一篇輕鬆的 Gate Travel 旅行小故事
📦 獎勵安排,走起:
🏆 優秀分享官(1 名):Gate 旅行露營套裝
🎖️ 熱門分享官(3 名):Gate 旅行速乾套裝
🎉 幸運參與獎(5 名):Gate 國際米蘭旅行小夜燈
*海外用戶 旅行露營套裝 以 $100 合約體驗券,旅行速乾套裝 以 $50 合約體驗券折算,國際米蘭旅行小夜燈以 $30合約體驗券折算。
📌 優質內容將有機會得到官方帳號轉發翻牌提升社區曝光!
📌 帖文將綜合互動量、內容豐富度和創意評分。禁止小號刷貼,原創分享更容易脫穎而出!
🕒 8月20 18:00 - 8月28日 24:00 UTC+
美國正式啓動“加密衝刺”!印度比特幣持有量全球第二,政策有望超越美國?
在全球數字資產的競賽版圖上,兩股看似迥異且巨大的力量,正在同時上演。一方是世界金融霸主美國,其監管機構正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速度,啓動名爲“加密衝刺”(Crypto Sprint)的改革計劃,意在爲混亂的市場劃定清晰的聯邦級規則。另一方,則是來自東方的“沉睡巨人”印度,一組令人震驚的數據顯示,盡管面臨着嚴苛的稅收政策,其民間累積的比特幣持有量已悄然躍升至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
這兩則重磅消息,猶如兩條平行線在世界的加密地圖上延伸,卻共同指向了一個核心問題:在這場爭奪未來金融主導權的競賽中,是美國自上而下的“政策先行”模式能鞏固其霸主地位,還是印度自下而上的“民衆熱情”若能被政策松綁,將有機會實現驚人的“彎道超車”?
美國的“加密衝刺”
長期以來,美國對加密貨幣的監管一直處於SEC(證券交易委員會)與CFTC(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權責不清、多頭馬車的狀態。然而,這一局面正被迅速打破。繼SEC高調推出“加密項目”(Project Crypto)改革藍圖後,CFTC也緊隨其後,於2025年8月5日正式打響了其“加密衝刺”計劃的第一槍。
CFTC宣布,正在考慮允許其註冊的期貨交易所(DCMs),直接掛牌交易比特幣、以太幣等“加密資產現貨合約”。這一步棋看似只是技術性的規則調整,實則意義深遠。
依照現行規定,CFTC的主要管轄權集中在期貨、選擇權等衍生性金融商品,而對於比特幣等被視爲“商品”的資產,其現貨市場的監管權力相對有限,除非涉及詐欺或市場操縱。此次計劃若能落地,意味着美國將首次在聯邦層級,爲加密貨幣的現貨與期貨交易,打造一個統一、透明且受到嚴格監管的市場結構。
CFTC代理主席卡羅琳·範(Caroline Pham)在聲明中展現了極大的魄力與決心,她指出,CFTC不打算被動等待國會完成立法,而是選擇在其現有法規權限內,搶先部署,加快監管腳步。她表示:“在川普總統的堅強領導與願景下,CFTC正全速推進,使數字資產能在聯邦層級立即開放交易。我們將邀請所有利害關係人提供意見,協助我們釐清如何在既有權限下,在DCM上掛牌加密資產現貨合約。”
這項“加密衝刺”計劃,是CFTC爲落實白宮“總統數字資產市場工作小組”報告建議而啓動的具體行動,旨在與SEC的“加密項目”策略保持同步,共同爲美國打造全球領先的數字金融市場。爲此,CFTC已同步展開公衆意見徵詢程序,廣邀市場就合約設計、風險控管、以及與SEC監管框架的協調等問題提供反饋。
印度的“民間巨鯨”
就在美國監管機構大刀闊斧進行頂層設計的同時,一則來自市場的數據,揭示了加密世界另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統計數據顯示,印度境內由民衆持有的比特幣數量,已達到驚人的約100萬枚,總價值高達1150億至1200億美元,使其超越中國、歐洲等傳統經濟體,成爲全球第二大比特幣持有國。這一數據之所以令人震驚,不僅在於其龐大的數量,更在於其背後的持有結構和政策背景。
全球第一的美國,其約780萬枚比特幣持有量中,包含了微策略(MicroStrategy)等上市公司、比特幣現貨ETF以及政府執法機構沒收的資產,機構色彩濃厚。相較之下,印度的百萬枚比特幣,幾乎完全是由廣大的零售投資者(散戶)在推動。據悉,印度擁有超過1.19億的加密貨幣用戶,其採用率在全球名列前茅,其特色正是由廣泛的、長期的、小額的持有者所構成。
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股由下而上的採用熱潮,是在極其嚴苛的政策阻力下實現的。目前,印度政府對加密貨幣的利潤徵收高達30%的資本利得稅,並對每筆交易課徵1%的源頭預扣稅(TDS)。這些懲罰性的稅收政策,極大地抑制了高頻交易和短期投機,但卻未能阻擋印度民衆將比特幣視爲長期價值儲存工具的熱情。
專家分析,印度年輕的人口結構、極高的智能手機普及率以及不斷提升的金融素養,是這股熱潮背後的主要驅動力。在本國貨幣(盧比)相對弱勢和通膨壓力下,越來越多的印度人將比特幣視爲對抗宏觀經濟風險的“數字黃金”。
印度本土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 DCX的共同創辦人蘇米特·古普塔(Sumit Gupta)對此評論道:“即使面對政策限制,印度用戶仍在大量購買和持有比特幣。我們只需要更友善的政策、更合理的稅收以及更清晰的監管框架,印度就有望成爲全球比特幣持有量的第一名!”
政策與民衆的賽跑
將美國的“加密衝刺”與印度的“民間巨鯨”並列觀察,一幅充滿張力的全球加密競賽圖景躍然紙上。這是一場典型的“頂層設計”與“草根崛起”的較量。
美國模式:政策驅動,制度先行。美國正試圖利用其強大的金融監管能力,建立一套清晰、穩健且對機構友善的規則體系。其目標是將華爾街的龐大資本和全球的創新企業,吸引到其監管的“圍欄”之內,從而鞏固其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中心地位。
印度模式:民衆驅動,潛力巨大。印度則展現了另一種可能性,其龐大的人口基數和強烈的民間需求,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充滿潛力的市場。這股力量目前被政策所壓制,但它如同一座休眠的火山,一旦政策環境改善,其爆發出的能量將是難以估量的。
這場競賽的最終結局,將取決於一個關鍵變量:政策與民衆熱情的結合速度。美國的優勢在於其政策執行的確定性和吸引全球資本的能力,但其民衆的普及率和基礎採用廣度可能不及印度。印度的優勢在於其無與倫比的用戶基礎和潛在市場規模,但其最大的不確定性,恰恰在於其搖擺不定的政策前景。
世界正屏息凝視着這兩個國家的下一步。美國的“加密衝刺”已經發令,這是一場旨在用規則和秩序來定義未來的陽謀。而印度的百萬比特幣持有者,則代表了一股無法被忽視的、源自民間的強大力量。未來十年的加密世界領導者,或許不單取決於誰能制定最完善的規則,更取決於誰能最有效地將國家的政策願景,與億萬民衆的數字化生存需求相結合。這場賽跑,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