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關於交易者常犯錯誤的系列文章的第四部分,我將討論如何避免報復性交易、連續虧損對我們風險認知的負面影響,以及在虛擬環境中交易的消極方面。*您應該避免復仇交易*: 可能會失敗,可能會導致連續虧損的交易,您可能會認爲進行更多交易以彌補損失是正確的。但真的如此嗎?如果您觀察許多經驗豐富的交易者,您會聽到他們說復仇交易從來沒有帶來收益。我們可以認爲,這種說法背後實際上是他們自己多次嘗試後發現這確實沒有效果。在這一點上,您可能認爲自己與衆不同,能夠做到這一點,或者不會像其他人一樣失去控制。然而,您可能正陷入“過度自信偏見”或“錯誤對稱錯覺”。由於存在需要彌補的金額,可以說許多進行復仇交易的人更容易情緒化,容易受到FOMO的影響,並承擔不必要的風險。那麼,當連續遭受損失時,可以做些什麼呢?## 休息的重要性首先,即使這聽起來老生常談,我仍然建議您稍作休息。在您沒有反思自己犯錯的原因以及爲何連續止損之前,您沒有理由不繼續犯同樣的錯誤。忽視中間的問題並不會讓解決方案自然而然地出現。其次,在您休息期間,您可以通過與(朋友見面、鍛煉、觀看電視劇和電影等活動來提升自己的福祉,稍微放松一下。持續交易本身就非常疲憊,而給身體留出休息的時間將使您能夠以更健康的方式恢復,並管理自己的心理狀態。在這一點上,對於依靠此謀生的人來說,這可能被認爲是不合理的,但只要您無法賺錢並持續犯同樣的錯誤,您就會繼續後退,而不是前進。因此,我們應該承認,有時候停滯不前比後退要好得多。## 通過減少交易重新獲得自信最後,我想談談我在連續虧損期間使用的一種策略。在這種情況下,我通常會休息幾天,然後在重新開始時,盡量只用我通常購買金額的一半或四分之一來進行首次交易。這樣既能驗證我的技能,又能保持我的自信心,同時也能檢查我的方法的有效性。同時,如果我進行失敗交易,我也能以更少的損失來保護我的餘額。*您不應該因爲虧了一些錢就把剩下的也浪費掉*: 我觀察到的一些模式是,有些人在損失了一大筆錢後,會對剩下的錢說“反正我已經虧了這麼多,這個也沒關係了”,從而不必要地冒險。然而,如果我們的目標是成爲交易者,那麼與其專注於小的損失,不如專注於整體框架,並將我們擁有的錢用於未來的投資,這將是更正確的方法。## 不要陷入錯誤的漩渦讓我們回想一下我寫的關於習慣過程的系列中,James Clear 的一句話。“毀滅你的從來不是第一次錯誤,而是隨之而來的重復錯誤的螺旋。錯過一次是意外,錯過兩次則是新習慣的開始。” 在還處於起步階段或學習過程中,情感、想法和行爲在總體框架中如何構建你的習慣,我們可以說這個過程就會朝那個方向發展。請記住,大腦傾向於選擇熟悉的混亂,而不是陌生的安寧。在這個階段,決定我們感到熟悉的東西是混亂還是安寧的,除了我們自己,沒有其他人。你應該爲你所做的每一個行爲負責,並學會承擔後果。盡管變革和發展過程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但你應該提醒自己,在其後也蘊藏着許多美好的事物。*虛擬環境中的交易能夠扭曲人們對金錢的感知*: 現在我們可以通過交易所應用程序只需按一下按鈕就參與交易。那麼,這背後隱藏着怎樣的心理呢?首先,包括心理學家在內的許多不同領域的人通過對“用戶體驗 )UX&UI(、神經科學或說服”的詳細研究來塑造個人的行爲和決策。舉一個簡單而具體的例子,當你走進超市時,商品以什麼順序呈現給你、收銀臺下方會放置哪些商品、商品將放置在什麼貨架上等多個方面都在進行研究。## 避免博彩活動就像這個例子中的交易所一樣,交易所也以類似的邏輯運作。我們傾向於選擇使用最簡單、界面不刺眼、能夠快速操作且在交易前不會讓人費太多功夫的交易所。盡管一切都如此簡單,但它帶來的優勢和劣勢同樣存在。首先,能夠一鍵進入交易可能會促使我們進行瞬時或衝動的交易。在沒有經過決策過程的情況下就能進行交易,這使得個人可能不會將所投入的資金視爲“真實”,而交易所通過“獎金”來吸引人們,可能導致人們轉向賭博式的交易。## 損失僅僅是“屏幕上的數字”嗎?其次,我認爲很多人的金錢觀念隨着時間的推移逐漸喪失。隨着人們開始賺錢和擴充他們的資產,雖然一段時間後失去的金額可能相當大,但卻不會產生任何感受。我認爲這種情況可能源於享樂適應和風險閾值的提高。我有一個朋友,盡管個人經歷中損失了大約30,000美元,但他的手並沒有顫抖。從理性的角度來看,失去這麼多錢應該讓他感到悲傷,甚至讓他崩潰,但當我問他感覺如何時,他說:“我在屏幕上只看到數字。”最後,收益的感知也在扭曲。最開始我犯的最大錯誤之一是小看那些獲得5%-10%利潤的交易,感覺好像我應該在一筆交易中獲得50%或更高的收益,但實際上5%-10%的收益已經非常不錯。在加密貨幣中,之前所看到的5x-10x-50x等收益吸引了很多人,導致許多人在牛市結束時無法賣出手中的資產而造成損失。您應該以現實的視角評估您的收益,並有計劃地實現它們,否則結果將是失望。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或推薦。每項投資和交易活動都存在風險,讀者在做決定時應進行自己的研究。
避免復仇交易的方法
在我們關於交易者常犯錯誤的系列文章的第四部分,我將討論如何避免報復性交易、連續虧損對我們風險認知的負面影響,以及在虛擬環境中交易的消極方面。
您應該避免復仇交易: 可能會失敗,可能會導致連續虧損的交易,您可能會認爲進行更多交易以彌補損失是正確的。但真的如此嗎?如果您觀察許多經驗豐富的交易者,您會聽到他們說復仇交易從來沒有帶來收益。我們可以認爲,這種說法背後實際上是他們自己多次嘗試後發現這確實沒有效果。
在這一點上,您可能認爲自己與衆不同,能夠做到這一點,或者不會像其他人一樣失去控制。然而,您可能正陷入“過度自信偏見”或“錯誤對稱錯覺”。由於存在需要彌補的金額,可以說許多進行復仇交易的人更容易情緒化,容易受到FOMO的影響,並承擔不必要的風險。那麼,當連續遭受損失時,可以做些什麼呢?
休息的重要性
首先,即使這聽起來老生常談,我仍然建議您稍作休息。在您沒有反思自己犯錯的原因以及爲何連續止損之前,您沒有理由不繼續犯同樣的錯誤。忽視中間的問題並不會讓解決方案自然而然地出現。
其次,在您休息期間,您可以通過與(朋友見面、鍛煉、觀看電視劇和電影等活動來提升自己的福祉,稍微放松一下。持續交易本身就非常疲憊,而給身體留出休息的時間將使您能夠以更健康的方式恢復,並管理自己的心理狀態。在這一點上,對於依靠此謀生的人來說,這可能被認爲是不合理的,但只要您無法賺錢並持續犯同樣的錯誤,您就會繼續後退,而不是前進。因此,我們應該承認,有時候停滯不前比後退要好得多。
通過減少交易重新獲得自信
最後,我想談談我在連續虧損期間使用的一種策略。在這種情況下,我通常會休息幾天,然後在重新開始時,盡量只用我通常購買金額的一半或四分之一來進行首次交易。這樣既能驗證我的技能,又能保持我的自信心,同時也能檢查我的方法的有效性。同時,如果我進行失敗交易,我也能以更少的損失來保護我的餘額。
您不應該因爲虧了一些錢就把剩下的也浪費掉: 我觀察到的一些模式是,有些人在損失了一大筆錢後,會對剩下的錢說“反正我已經虧了這麼多,這個也沒關係了”,從而不必要地冒險。然而,如果我們的目標是成爲交易者,那麼與其專注於小的損失,不如專注於整體框架,並將我們擁有的錢用於未來的投資,這將是更正確的方法。
不要陷入錯誤的漩渦
讓我們回想一下我寫的關於習慣過程的系列中,James Clear 的一句話。“毀滅你的從來不是第一次錯誤,而是隨之而來的重復錯誤的螺旋。錯過一次是意外,錯過兩次則是新習慣的開始。” 在還處於起步階段或學習過程中,情感、想法和行爲在總體框架中如何構建你的習慣,我們可以說這個過程就會朝那個方向發展。請記住,大腦傾向於選擇熟悉的混亂,而不是陌生的安寧。在這個階段,決定我們感到熟悉的東西是混亂還是安寧的,除了我們自己,沒有其他人。你應該爲你所做的每一個行爲負責,並學會承擔後果。盡管變革和發展過程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但你應該提醒自己,在其後也蘊藏着許多美好的事物。
虛擬環境中的交易能夠扭曲人們對金錢的感知: 現在我們可以通過交易所應用程序只需按一下按鈕就參與交易。那麼,這背後隱藏着怎樣的心理呢?首先,包括心理學家在內的許多不同領域的人通過對“用戶體驗 )UX&UI(、神經科學或說服”的詳細研究來塑造個人的行爲和決策。舉一個簡單而具體的例子,當你走進超市時,商品以什麼順序呈現給你、收銀臺下方會放置哪些商品、商品將放置在什麼貨架上等多個方面都在進行研究。
避免博彩活動
就像這個例子中的交易所一樣,交易所也以類似的邏輯運作。我們傾向於選擇使用最簡單、界面不刺眼、能夠快速操作且在交易前不會讓人費太多功夫的交易所。盡管一切都如此簡單,但它帶來的優勢和劣勢同樣存在。首先,能夠一鍵進入交易可能會促使我們進行瞬時或衝動的交易。在沒有經過決策過程的情況下就能進行交易,這使得個人可能不會將所投入的資金視爲“真實”,而交易所通過“獎金”來吸引人們,可能導致人們轉向賭博式的交易。
損失僅僅是“屏幕上的數字”嗎?
其次,我認爲很多人的金錢觀念隨着時間的推移逐漸喪失。隨着人們開始賺錢和擴充他們的資產,雖然一段時間後失去的金額可能相當大,但卻不會產生任何感受。我認爲這種情況可能源於享樂適應和風險閾值的提高。我有一個朋友,盡管個人經歷中損失了大約30,000美元,但他的手並沒有顫抖。從理性的角度來看,失去這麼多錢應該讓他感到悲傷,甚至讓他崩潰,但當我問他感覺如何時,他說:“我在屏幕上只看到數字。”
最後,收益的感知也在扭曲。最開始我犯的最大錯誤之一是小看那些獲得5%-10%利潤的交易,感覺好像我應該在一筆交易中獲得50%或更高的收益,但實際上5%-10%的收益已經非常不錯。在加密貨幣中,之前所看到的5x-10x-50x等收益吸引了很多人,導致許多人在牛市結束時無法賣出手中的資產而造成損失。您應該以現實的視角評估您的收益,並有計劃地實現它們,否則結果將是失望。
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或推薦。每項投資和交易活動都存在風險,讀者在做決定時應進行自己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