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Alpha 限时赏金活动第三期上线!
在 Alpha 区交易热门代币,瓜分 $30,000 奖池!
💰 奖励规则:
1️⃣ 连续2日每日交易满 128 USDT,即可参与共享 $20,000 美金盲盒奖励
2️⃣ 累计买入 ≥1,024 USDT,交易量前100名可直领奖励 100美金盲盒
⏰ 活动时间:8月29日 16:00 — 8月31日 16:00 (UTC+8)
👉 立即参与交易: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841
#GateAlpha # #GateAlphaPoints # #onchain#
DeFi到DeETF:链上资产管理的演进与未来
从小众极客的游戏到华尔街的新宠:DeFi的崛起之路
金融界近年来频繁提及的一个热词是DeFi(去中心化金融)。几年前,当极客们开始在以太坊上搭建奇特的金融工具时,没人预料到这些"小玩具"最终会吸引华尔街传统金融大佬的目光。
回顾2020到2021年间,DeFi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崛起。整个市场的锁仓量(TVL)从十几亿美元飙升,最高时达到1780亿美元。一些名字古怪的协议如某DEX和某借贷平台,一时成为全球加密界的明星项目。
然而,对大多数普通投资者来说,DeFi仍如同一座布满陷阱的迷宫。钱包操作令人头疼,智能合约难懂如火星文,更别提每天还要担心资产被黑客盗走。数据显示,即使DeFi如此热门,传统金融市场的投资机构真正进场的比例不到5%。投资者一方面跃跃欲试,另一方面又因种种障碍迟迟不敢行动。
资本的嗅觉总是最敏锐的。2021年起,一种专门解决"如何轻松投资DeFi"的新工具出现了,这就是去中心化ETF(Decentralized ETF,简称DeETF)。它融合了传统金融中ETF产品的理念和区块链的透明性,既保留了传统基金的便利性和规范性,又兼顾了DeFi资产的高成长空间。
DeETF可以视为一座桥梁,一端连接"难以进入"的DeFi新大陆,另一端连接熟悉传统金融产品的广大投资者。传统机构可以继续使用他们熟悉的金融账户投资,而区块链爱好者则可以像玩游戏一样,轻松组合自己的投资策略。
DeFi到DeETF:链上ETF兴起的发展历程
早期探索(2017-2019):初步尝试与伏笔
2017至2018年间,以太坊上的几个早期项目如某稳定币项目和某借贷平台,首次展示了去中心化金融的可能性。虽然当时生态规模有限,但借贷和稳定币等新颖金融玩法已在极客圈引发小规模热潮。
2018年末至2019年初,某DEX横空出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自动化做市商(AMM)"模式,让人们不再受复杂订单簿困扰,大大简化了交易过程。截至2019年底,DeFi的TVL已接近6亿美元。
同时,一些敏锐的传统金融机构开始关注区块链技术,但仍被复杂的技术问题困扰,无法真正参与。虽然当时没有明确提出"DeETF"概念,但传统资金与DeFi之间需要桥梁这一需求已初现端倪。
市场爆发与概念成型(2020-2021):DeETF登场前夜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全球经济走向,也促使大量资金流入加密货币市场。DeFi在此期间爆发,TVL以惊人速度从10亿美元猛增到一年后的1780亿美元。
投资者疯狂涌入,以太坊网络拥堵严重,甚至出现单次交易手续费超过100美元的极端情况。流动性挖矿、收益农场等新模式让市场火热,但同时也暴露了巨大的用户参与门槛。许多普通用户感叹:"参与DeFi比炒股难多了!"
这时,一些传统金融公司敏锐地捕捉到机会。某加拿大上市公司在2020年果断转型,开始推出跟踪主流DeFi协议的金融产品,用户只需在传统交易所像买卖股票一样简单就能参与DeFi世界。这种产品的出现,标志着"DeETF"概念正式萌芽。
同时,去中心化赛道也在悄然行动。一些项目开始尝试直接用智能合约去中心化管理ETF组合,但这一时期的尝试还处于初级阶段。
市场洗牌与模式成熟(2022-2023):DeETF正式化
DeFi的火热并未持续太久。2022年初,某稳定币项目崩盘、某交易所破产等一系列黑天鹅事件几乎摧毁了投资者信心。DeFi市场TVL从1780亿美元跌至400亿美元。
危机往往伴随机遇。市场剧烈震荡让人们意识到DeFi领域迫切需要更安全、更透明的投资工具,反而推动了DeETF的发展与成熟。这期间,"DeETF"不再只是概念,而是逐步发展成两种清晰模式:
传统金融渠道进一步强化:一些机构扩展产品线,推出更多稳健的ETP(交易所交易产品),并在传统交易所上市。这种模式大幅降低了散户参与门槛,也受到传统机构青睐。
链上去中心化模式兴起:一些链上平台正式上线,直接通过智能合约实现资产管理和组合交易。这类平台无需中心化托管,用户自己可创建、交易、调整投资组合,尤其吸引了加密原生用户和追求绝对透明度的投资者。
这两种模式并行发展,让DeETF赛道逐渐清晰:一方面通过传统金融渠道,另一方面则强调完全去中心化与链上透明。
DeETF的优势与挑战
发展至今,DeETF已逐步展示出独特优势:
同时也面临挑战:
尽管存在这些挑战,DeETF仍被视为未来金融市场的重要创新之一。它正在模糊传统投资者与加密市场之间的界限,使资产管理变得更加民主化、智能化。
新兴项目崛起,DeETF赛道百花齐放
从单一模式到多元探索
随着DeETF概念被市场接受,这个新兴领域在2023年后进入"百花齐放"阶段。不同于早期单一的ETP模式,如今DeETF沿着两条路径迅速演化:
继续沿用传统金融逻辑,通过正规交易所发行ETP,不断丰富DeFi资产类别。
更贴近加密精神的纯链上、去中心化DeETF平台。用户只需一个加密钱包,就能在链上自助创建、交易和管理资产组合。
过去两年,在链上原生资产组合方向,一些平台成为先锋探索者。其中一些平台支持多主题组合策略(如GameFi、蓝筹组合),为用户提供"一键买入+可追踪"的ETF产品体验,试图用更轻的方式解决组合管理门槛问题。
在机构路径方面,除了某些公司,也不能忽视某RWA龙头的影响力。它正在以合规方式将美国私募股权、公司债券、房地产等传统金融资产代币化,并引入一级市场投资者进入链上市场。
一些平台提出了"24/7全天候交易、无中介、用户自主组合"的理念,打破了传统ETF受限于交易时间和托管机构的格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某平台上活跃的链上ETF组合数量已突破1200个,锁仓总价值达到数千万美元级别,成为DeFi原生用户的重要工具。
在专业化资产管理方向,一些组织也开始将DeFi资产进行标准化打包,为用户提供"开箱即用"的DeFi蓝筹资产组合,降低个体选币风险。
可以说,从2023年起,DeETF已从单一尝试变成多元竞争的生态系统,不同路线、不同定位的项目正百花齐放。
智能资产组合新趋势
过去几年,DeETF赛道经历了从"自己动手自由组合"到"预设组合一键买入"的阶段性演进。一些平台倡导"由用户自选"的组合机制,而另一些则更偏向"主题型策略"的产品化路径,如GameFi蓝筹包、L2叙事组合等,这类平台大多面向已有投研基础的用户。
但真正把"组合策略"交给算法自动化处理的,还不多见。
某平台不是在传统DeFi基础上堆叠组合,而是试图让DeETF更"智能"。具体来说,该平台并不希望用户承担所有投研压力,而是构建了一个由AI驱动的资产配置推荐系统。用户只需输入需求,如"稳健收益""关注以太坊生态""偏好LST资产",系统便会基于链上历史数据、资产相关性与回测模型,自动生成推荐组合。
与此类似的概念,也曾出现在传统金融世界中的智能投顾服务,但该平台将其搬到了链上,并在合约级别完成资产管理逻辑。
在组合安全性方面,该平台的智能合约支持组合成分、权重、动态变化等全部链上公开,用户可以随时追踪策略运行,避免了传统DeFi聚合工具的"黑箱式配置"。
而与其他平台不同的是,该平台强调用户"自助部署"+"AI组合推荐"的组合式体验 - 既解决了"不会投"的痛点,也保留了"资产掌控权"的透明与自主管理。
这类产品路径,也许正代表了下一阶段DeETF平台从"结构工具"走向"智能投研助手"的方向。
DeETF赛道的分叉进化
随着加密用户结构从交易为主转向"组合管理"需求,DeETF赛道逐渐分化为几条不同的发展路线。
一些平台仍强调用户自主配置、自由组合,适合有一定认知基础的用户;另一些则将资产组合进一步产品化,推出链上主题型ETF,如"Solana基础建设组合""Meme生态篮子"等,类似传统基金的风格。还有一些则专注标准指数产品,以长期稳定的市场覆盖为目标。
在传统DeFi项目中,一些公司分别面向散户与机构,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合规化探索路径 - 后者已成为首批获得监管豁免的RWA平台,为链上资产组合合规进程提供了范例。
从用户交互方式来看,整个赛道开始出现新的趋势转向:更智能、更自动化的资产配置体验。
例如,一些平台开始尝试引入AI模型或规则引擎,根据用户目标与链上数据动态生成配置建议,试图降低门槛,提升效率。这类模式也在DeFi用户不断扩容、投研需求提升的背景下显现出明显优势。
某平台就是这条路径上的代表之一:它在AI组合推荐与链上自助部署之间做了结构性整合,同时采用低成本高性能的公链进行部署,使普通用户能在"无需复杂操作"的前提下完成资产配置。
尽管每条路径仍在早期阶段,但越来越多的DeETF平台开始从"纯工具"转向"策略服务者",背后也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