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有望取代華爾街結算系統?高層警告:投資人嚴重低估

SharpLink 執行長 Joseph Chalom 與 EigenLayer 創辦人 Sreeram Kannan 近日表示,市場尚未將以太坊(ETH)取代華爾街過時結算基礎設施的潛力反映在價格中。他們認為,隨著機構採用加速、以太坊 ETF 問世,以及質押與 DeFi 收益被更多資金管理公司認可,ETH 的長期價值可能被嚴重低估。

傳統金融的低效率與以太坊的優勢

Chalom 在 9 月 15 日的 Milk Road 播客中指出,現行華爾街結算系統存在多重摩擦:交易需耗時一整天結算、產生交易對手風險、需要隔夜融資抵押品,而中介機構則從中收取高額費用。

相比之下,以太坊的 原子結算 能在數秒內完成交易,消除交易對手風險,並以去中心化方式運行。他將以太坊比作「新型公共基礎設施」,類似 Web1 時代的互聯網,正逐步成為全球金融與經濟的通用結算層。

可程式化金融:機構的「獲勝許可證」

以太坊的智慧合約功能,讓資產分配、股息發放與投資組合再平衡從數天縮短至數分鐘,並支援跨資產的可組合交易。

Chalom 認為,這種效率提升為機構創造了「獲勝許可證」,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Kannan 則將以太坊形容為「可驗證信任的平台」,透過加密驗證取代傳統的機構擔保,並可延伸至 AI 代理驗證、預測市場與自主系統等非金融領域。

EigenLayer 與跨網路支持

Kannan 補充,EigenLayer 技術可讓以太坊為其他網路提供安全與結算支持,將其影響力擴展至基礎協議之外。他強調,「可驗證性是社會的基礎」,而以太坊的架構正好能成為這一信任層的核心。

機構採用與資金流入拐點

Chalom 指出,與比特幣(BTC)相比,以太坊的價值主張需要更多基礎設施層面的解釋,但一旦機構理解其潛力,信念會更強。

2024 年 7 月推出的以太坊 ETF 已成為採用轉折點,目前資金管理公司持有的 ETH 規模已達 140 億至 150 億美元。他預測,隨著機構認識到 ETH 作為生產性資產的特徵(質押收益、DeFi 收益),以太坊的增持速度將超越 Strategy 的比特幣持倉增長。

结语

以太坊正從「加密資產」轉型為「全球結算基礎設施」,其應用範圍遠超投資人當前的定價認知。隨著監管清晰化、ETF 推出與機構採用加速,ETH 或將迎來估值重估期。對投資者而言,這可能是提前布局的黃金時機。

ETH-2.69%
BTC-0.45%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