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选ETF,散户爱持币?加密资产配置策略全解析

加密 ETF 提供受监管、便捷的投资通道,而直接持有加密货币则保障了完全控制权和 DeFi 参与能力。2025 年 9 月,比特币 ETF 连续三个交易日实现净流入超过 11 亿美元,显示出机构信心恢复。

相比之下,以太坊 ETF 在经历 7-8 月快速增长后,9 月前两周多数交易日出现资金流出。这种分化凸显了不同投资策略和风险偏好的选择差异。

01 市场现状:传统 ETF 与加密 ETF 的差异

传统 ETF 和加密 ETF 在结构和运作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传统 ETF 通常跟踪股票、债券或商品指数,而加密 ETF 则跟踪比特币、以太坊等数字货币的价格表现。

加密 ETF 主要有两种类型:现货 ETF 和期货 ETF。现货 ETF 直接持有底层加密货币,如贝莱德的 IBIT 比特币 ETF;而期货 ETF 则通过持有期货合约来间接跟踪价格。

2025 年 SEC 批准比特币和以太坊现货 ETF 是一个突破性进展,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了合规的投资路径。这与直接持有加密货币相比,消除了私钥管理和安全存储的技术复杂性。

目前,贝莱德公司通过其旗下的 IBIT(比特币 ETF)和 ETHA(以太坊 ETF)产品,已在美国现货加密 ETF 市场占据了超过 50% 的资产管理规模(AUM)。

02 产品结构:不同监管框架下的设计创新

加密 ETF 的产品结构创新是推动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主流比特币和以太坊 ETF 大多作为授予人信托(grantor trusts) under the Securities Act of 1933(1933 年证券法)。

相比之下,一些新兴加密 ETF 采用不同结构。如 REX-Osprey 的 DOGE ETF(DOJE)是根据 1940 年投资公司法构建的,作为注册投资公司(RIC)运作。

这种结构允许基金在直接持有加密资产的同时,灵活运用衍生品或投资其他 ETF,从而增强策略多样性与运营弹性。一些产品还通过开曼群岛子公司获得现货市场敞口,这种法律创新旨在帮助规避监管限制。

香港批准的现货比特币与以太坊 ETF 则在费率设定、合规标准与流动性管理方面引发广泛关注,成为亚洲投资者配置数字资产的重要工具。

03 收益机制:质押收益与通缩模型

加密 ETF 与直接持币在收益机制上存在明显差异。直接持有以太坊允许用户直接参与质押,获得 3-4% 的年化收益。

一些以太坊 ETF 也提供质押收益功能,如 BlackRock 的以太坊质押 ETF。然而,SEC 对这些产品的审查更为谨慎,担心托管风险和潜在市场操纵。

以太坊的通缩供应模型由 EIP-1559 机制启用,通过燃烧部分交易费用,减少了流通供应量,创造了稀缺性。这种通缩模型使以太坊与比特币的固定供应模型区分开来。

直接持有加密货币还允许用户参与 DeFi 协议,获得借贷收益和流动性挖矿奖励,这些收益机会在 ETF 结构中通常无法实现。

04 监管环境:合规挑战与机构采用

监管环境是影响加密 ETF 和直接持币选择的关键因素。2025 年 SEC 对加密 ETF 的批准彻底改变了行业格局,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了合规投资路径。

然而,SEC 对非主流加密货币 ETF 仍持谨慎态度。2025 年 9 月,SEC 延长了对 Franklin XRP ETF 的审查,将最终决定期限从 9 月 15 日推迟到 11 月 14 日。

同样,BlackRock 的以太坊质押 ETF 决策被推迟到 10 月 30 日,Franklin 的 Solana 与 XRP ETF 审查截止日调整为 11 月 14 日。

这种监管不确定性导致机构投资者采用 60/30/10 分配模型——60% 以太坊产品、30% 比特币、10% 山寨币,以对冲波动同时利用新兴用例。

直接持有加密货币则面临不同的监管考虑,包括税务报告要求和合规交易平台的选择。

05 风险特征:托管风险与市场波动

加密 ETF 和直接持币具有不同的风险特征。加密 ETF 将托管风险转移给专业机构,如 BNY Mellon 等合格托管人。

直接持有加密货币则要求投资者自己负责私钥安全和资产保护,面临黑客攻击和丢失风险。

市场波动性方面,加密 ETF 通常跟踪底层资产价格,但可能因管理费和其他成本产生跟踪误差。直接持币则直接暴露于市场波动中。

流动性风险也不同。加密 ETF 在交易所交易,具备传统市场流动性,而直接加密货币交易可能面临链上流动性碎片化和滑点问题。

监管风险方面,加密 ETF 面临 SEC 审批不确定性,而直接持币则面临交易所监管和潜在限制风险。

06 投资者策略:机构与个人投资者的不同选择

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在加密 ETF 和直接持币之间往往做出不同选择。机构投资者偏好加密 ETF,因其提供受监管、便捷的敞口,无需面对复杂的托管或合规障碍。

投资顾问是以太坊 ETF 的最大持有群体,截至 2025 年第二季度,其持仓达到 13 亿美元,反映了向长期、以投资组合为导向的配置转变。

个人投资者则更可能选择直接持币,特别是希望参与质押、治理和 DeFi 协议的用户。直接持币提供了更多灵活性和控制权。

一些投资者采用混合策略,将核心持仓放在 ETF 中,同时保留一部分直接持币以参与新兴机会和 DeFi 生态。

07 成本比较:管理费与交易成本

加密 ETF 和直接持币的成本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加密 ETF 通常收取管理费,如贝莱德的 IBIT 收取 0.25% 的年管理费。

直接持币则涉及交易费用(Gas 费)、兑换价差和潜在托管费用(如果使用托管钱包)。

以太坊在 2024 年的坎昆升级和持续优化的 Layer-2 解决方案已将 Gas 费用降低了 60%,使直接持币和交互成本降低。

长期持有考虑下,加密 ETF 的管理费会随时间累积,而直接持币的一次性交易成本可能更具优势,特别是大额投资。

08 未来展望:代币化 ETF 与 DeFi 整合

加密 ETF 和直接持币的未来发展都令人期待。一个前瞻性趋势是 ETF 的代币化及其与 DeFi 生态系统的整合。

代币化的 ETF 可以实现部分所有权、增加可访问性,以及在 DeFi 平台中的新用例。

SEC 正在开发“通用上市框架”,旨在简化未来加密 ETF 审批,允许符合条件的产品绕过传统的 19b-4 规则变更过程。

直接持币也在发展,新兴的智能合约钱包和账户抽象技术正在改善用户体验和安全模型。

未来可能出现混合产品,将 ETF 的合规优势与 DeFi 的可组合性和收益机会结合,创造全新的投资范式。

结语

加密 ETF 和直接持币代表了数字资产投资的两种不同哲学。ETF 提供受监管、便捷的传统市场接入,而直接持币则保障完全控制权和 DeFi 参与能力。

对于大多数机构投资者和传统金融用户,加密 ETF 提供了理想的数字资产敞口,无需应对技术复杂性。对于技术熟练的用户和 DeFi 爱好者,直接持币仍然是首选,提供了无许可金融服务的完全访问。

未来,随着技术发展和监管框架成熟,这两种方式可能会进一步融合,产生兼具双方优势的创新产品。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技术能力、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做出适当选择。

BTC-0.27%
ETH-2.59%
DOGE-3.12%
XRP-1.61%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