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广场活动: #发帖赢代币PORTALS# 💥
在 Gate广场发布与 PORTALS、Alpha交易赛、空投活动或Launchpool 相关的原创内容,即有机会瓜分 1,300 枚 PORTALS 奖励!
📅 活动时间:2025年9月18日 18:00 – 9月25日 24:00 (UTC+8)
📌 相关详情:
Alpha交易赛:参与即有机会赢奖励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181
空投活动:领取 #PORTALS# 空投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168
Launchpool:抵押 GT 获取 PORTALS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148
📌 参与方式:
发布原创内容,主题需与 PORTALS 或相关活动(Alpha交易赛 / 空投 / Launchpool) 相关
内容不少于 80 字
帖子添加话题: #发帖赢代币PORTALS#
附上任意活动参与截图
🏆 奖励设置:
🥇 一等奖(1名):300 PORTALS
🥈 二等奖(4名):150 PORTALS/人
🥉 三等奖(4名):100 PORTALS/人
📄 注意事项:
上海法院成功处置加密货币:借道香港变现九万余枚FIL
自2021年中国内地全面禁止虚拟货币交易以来,一个棘手的法律与实践难题便摆在了各地司法机关的面前:对于在各类案件中查获、扣押的大量加密货币,应如何处置?这些数字资产既具有明确的财产属性,却又无法在内地通过合法渠道进行估值与变现。这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法律真空”,导致价值数以亿计的涉案资产长期处于“沉睡”状态,无法有效转化为国家财政收入或退赔给受害者。
然而,近日一则源自上海的案例,似乎为打破这一僵局提供了强有力的范例。据悉,上海司法机关成功通过特定渠道,将查获的超过九万枚Filecoin(FIL)加密货币,借道香港的合规交易所进行出售并变现。这一操作不仅标志着继北京之后,中国又一重要城市成功探索出一条涉案加密资产的跨境处置路径,更揭示了在严厉监管背后,一套更为务实和宏大的国家级策略正在悄然成形。
法律真空
要理解上海此举的突破性意义,首先需要回顾各地在此问题上曾面临的普遍“阵痛”。河南省的案例极具代表性。作为中国的人口大省,河南的立法与司法机关曾正式审议过关于涉案资产管理的法规草案。在审议过程中,他们承认了虚拟货币具有财产属性,应被视为涉案资产,这一点在司法实践中已是共识。
然而,难题在于如何“管理”和“处置”。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在审查报告中明确指出,由于中国内地的加密货币交易已被全面取缔,所有合法的交易平台均已不复存在。在这种背景下,若由地方自行立法来规定处置方式,不仅在技术层面(如安全托管、精准估值、合规清算)面临巨大挑战,更可能与国家层面的金融安全大政方针产生冲突。
因此,河南方面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地方立法来处理此类新型涉案资产“不合时宜”。他们选择了一种更为谨慎的“等待”策略,并公开呼吁由公安部等中央机构牵头,在国家层面建立统一的法规和处置框架。河南的立场反映了大多数省份的普遍心态:面对这个高度敏感且复杂的新问题,宁可暂时搁置,也不愿贸然行动,以免引发不可预知的法律与金融风险。这种集体性的“按兵不动”,使得大量被扣押的加密资产成为了司法系统中的“烫手山芋”。
北京模式
与河南的谨慎观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为首都的北京,率先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创新与尝试。面对同样的难题,北京的执法部门并未选择原地等待,而是开创性地设计并打通了一条复杂的跨境处置渠道。
根据披露的信息,北京警方的操作模式堪称精妙。他们首先将查获的加密货币委托给一家权威的国有背景机构——北京产权交易所。随后,由北交所协调专业的第三方服务商,负责对这些数字资产进行技术上的侦测、接收和安全转移。资产被安全转移出境后,通过香港持有合规牌照的虚拟资产交易所进行挂牌出售。变现所得的港币或美元,在获得外汇管理部门的批准后,被兑换成人民币,最终上缴至警方的账户,用于依法没收或退赔给案件受害者。
北京的这一成功实践,如同一道光照进了“法律真空”的黑暗地带。它证明了,尽管内地禁止交易,但通过一条严密设计、多方协作、并且合法合规的跨境路径,完全有可能将被“冻结”的数字资产盘活。这条“北京模式”的核心,在于巧妙地利用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持牌加密交易枢纽的独特地位。
可复制的流程
如果说北京的案例是一次成功的“破冰”范例,那么上海近期处置超过九万枚FIL的行动,则标志着这一模式已经从一次性的“特例”,演变为一套可以被复制和推广的标准化流程。
根据官网消息,上海此次处置的资产为超过九万枚的Filecoin(FIL),按照近期市场价格估算,其总价值高达数十万美元。这起案件的成功处置,其意义远超资产本身的价值。它表明: 模式的可复制性: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其司法体系的严谨性和影响力毋庸置疑。上海能够成功复制并执行这一跨境处置流程,强有力地证明了“北京模式”并非不可逾越的孤例,而是具备了向全国其他司法能力强的地区推广的潜力。操作的成熟化:从北京到上海,这条涉及内地司法机关、国有产权交易所、专业服务商、香港合规交易所以及外汇管理部门的复杂协作链条,显然已经运转得更加顺畅和成熟。明确的司法信号:上海的行动向全国各地的司法机关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面对涉案加密资产,不再只有“等待”和“搁置”两个选项。一条切实可行且得到高层默许的处置路径已经存在。
可以预见,随着上海案例的传播,未来将有更多省市效仿此道,逐步清理积压在案的加密货币。一个全国性的、以香港为核心节点的涉案加密资产处置网络正在形成。
香港“接口”
将河南的困境、北京的创新与上海的实践联系起来看,一幅更为宏大的国家级战略图景便跃然纸上。中国在严禁内地加密货币活动的同时,正有条不紊地将香港打造为其处理相关历史遗留问题、并与全球数字资产生态保持连接的战略“接口”。
这一策略可谓“一石三鸟”。首先,解决了现实的处置难题。它为内地司法系统提供了一个合法合规的渠道,来处置数额庞大的涉案资产,避免了国有资产的变相流失。
其次,创造了可观的财政收入。这些原本无法处理的“死”资产,通过在香港变现,可以直接转化为人民币资金,补充国库或用于民生,实现了“变废为宝”。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强化了香港的战略地位。通过将所有涉案加密资产的处置引导至香港的持牌交易所,北京不仅为香港的加密市场注入了真实的流动性和业务量,更是在全球范围内,用实际行动为香港作为受监管的、可信赖的“全球Web3中心”的地位背书。这种“内地禁止,香港开放”的差异化布局,完美诠释了“一国两制”在数字金融时代的全新应用,确保了中国在严控国内风险的同时,并未与全球性的技术与金融革新完全脱钩。
综上所述,从河南的茫然无措,到北京的先行先试,再到上海的成功复制,中国对待涉案加密资产的态度已经完成了一次深刻的演变。曾经的“法律真空”正在被一种高度务实、灵活且充满战略智慧的跨境行政解决方案所填补。未来,借道香港处置加密资产,或将成为中国司法实践中的新常态,而这一进程,也必将对中国内地与香港的金融互动,以及全球加密货币的监管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