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 稳定币登场!华尔街五大银行联手,USDT 霸主地位不保?

美国银行、高盛、德意志银行、花旗与法国巴黎银行启动 G7 稳定币计划,探索发行与美元、欧元、日圆等七国货币 1:1 挂钩的区块链稳定币。这个全球银行业联盟将正面挑战市值 1,780 亿美元的 USDT,美国《GENIUS 法案》为银行进军稳定币市场铺平道路。本文深度解析 G7 稳定币计划内幕、监管框架与对加密货币市场的颠覆性影响。

华尔街银行业联盟正式进军稳定币市场

根据法国巴黎银行 10 月 10 日发布的正式声明,全球金融业正在酝酿一场可能改变稳定币市场格局的重大行动。包括美国银行、高盛、德意志银行、花旗和法国巴黎银行在内的多家顶级金融机构宣布,它们已经联合启动一个雄心勃勃的项目,探索发行与 G7 国家货币挂钩的稳定币。这个 G7 稳定币计划的目标,是创建「1:1 储备支持的数位货币,提供可在公共区块链上使用的稳定支付资产」。

G7 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义大利和日本,这些国家的货币——美元、加元、英镑、欧元和日圆——是全球最重要的储备和交易货币。如果这个银行联盟成功推出与这些货币挂钩的 G7 稳定币,将为国际支付和跨境结算提供一个由传统金融机构背书、合规性更强的数位资产选择。这标志着传统银行业从观望、质疑加密货币,到主动参与和塑造数位资产生态的重大转变。

参与声明的银行表示,这个 G7 稳定币计划的目标是探索「一项新的全行业产品是否能够带来数位资产的好处并增强整个市场的竞争,同时确保完全遵守监管要求和最佳实践风险管理」。这段表述透露出银行业的核心关切:它们希望享受区块链技术带来的效率提升、即时结算和全球可达性,但绝不愿意牺牲合规性和风险控制。这种态度与许多早期稳定币项目的「先发展后合规」方式形成鲜明对比。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声明并未透露 G7 稳定币计划的具体时间表,也没有说明预计何时推出产品、初始支援哪些货币或如何设计技术架构。这种审慎态度一方面反映了银行业做事的保守风格,另一方面也暗示项目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许多关键问题尚待解决。然而,即使只是宣布这个计划,也已经向市场传递了一个强烈信号:传统金融巨头终于认真对待稳定币市场,并准备凭借其资本、合规和信誉优势进场竞争。

挑战 USDT 霸主:银行有什么胜算?

G7 稳定币计划面临的最大挑战,无疑是与现有稳定币巨头的竞争,特别是 Tether 的 USDT。截至撰写本文时,USDT 的市值已经超过 1,780 亿美元,是稳定币市场无可争议的霸主。这个庞大的市值不仅代表着资金规模,更代表着深厚的网络效应、广泛的交易所支援和数百万用户的使用惯性。银行联盟要打破这个格局,需要提供超越 USDT 的差异化价值。

传统银行推出的 G7 稳定币确实有几个潜在优势。首先是合规性和透明度。Tether 多年来一直面临关于其储备真实性和透明度的质疑,虽然公司定期发布审计报告,但许多监管机构和投资者仍持保留态度。相比之下,如果由受严格监管的银行发行稳定币,储备状况将更加透明,定期接受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机构的审查,这可能吸引那些重视合规的机构投资者和企业用户。

其次是多币种支援。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稳定币都是与美元挂钩的,与欧元、英镑或日圆挂钩的稳定币选择极为有限。G7 稳定币计划如果能够提供多种主要货币的选择,将填补市场空白,特别是对于需要进行欧洲或亚洲跨境贸易的企业来说,使用与当地货币挂钩的稳定币可以避免汇率风险和转换成本。这种多币种策略可能是银行联盟与 USDT 竞争的关键差异化点。

第三是与传统金融体系的整合。银行发行的 G7 稳定币可以更顺畅地与现有的银行帐户、支付系统和金融基础设施连接。用户可能可以直接从银行帐户兑换稳定币,或者将稳定币余额视为银行存款的延伸。这种无缝整合对于习惯使用传统金融服务的用户来说降低了进入门槛,可能吸引大量目前不使用加密货币的普通消费者和企业。

然而,银行也面临显著的劣势。最大的问题是速度和灵活性。USDT 已经在全球数百家交易所上线,整合进无数 DeFi 协议和支付应用,拥有极强的流动性和可用性。银行联盟要建立类似的生态系统需要时间,而在快速变化的加密货币市场,时间往往就是一切。此外,银行的决策流程通常较慢,需要考虑合规、风险管理、多方协调等因素,这可能让它们难以像创业公司那样快速迭代和响应市场需求。

另一个挑战是信任的悖论。在加密货币社群中,许多人对传统金融机构持怀疑甚至敌对态度,他们接触加密货币的原因之一就是寻求去中心化和脱离银行控制。对这些用户来说,由大银行发行的 G7 稳定币可能被视为「特洛伊木马」,是传统金融势力试图控制加密货币市场的工具。这种意识形态障碍可能限制银行稳定币在加密货币原生用户中的接受度。

GENIUS 法案:美国稳定币监管新时代开启

理解 G7 稳定币计划不能脱离美国最近的监管发展,特别是《GENIUS 法案》的通过。这部法案全称为「Guiding and Establishing National Innovation for US Stablecoins Act」(指导和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由美国总统川普于今年 7 月签署成为法律,标志着美国首次建立了全面的稳定币监管框架。这对于美国银行业进入稳定币市场提供了清晰的法律基础和政策确定性。

《GENIUS 法案》的核心内容是监管支付稳定币,定义了什么样的数位资产可以被称为稳定币、发行者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储备如何管理以及监管机构的职责分工。法案要求稳定币发行者必须持有与流通稳定币 1:1 对应的高质量流动资产作为储备,定期接受审计,并向监管机构报告。对于银行来说,这些要求实际上与它们已经熟悉的银行监管规则相似,这让它们在合规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然而,《GENIUS 法案》虽然已经签署成为法律,但预计还需要 15 个月左右才能完全生效。具体来说,美国财政部和联邦储备系统需要在未来一年多时间内最终确定围绕该法案的具体监管规定,然后在这些规定发布后的 120 天(约 4 个月)后,法案才正式生效。这个过渡期为银行提供了宝贵的准备时间,它们可以在这段期间设计产品、建立基础设施、申请必要的许可证并进行测试。

法案的生效时间表也解释了为什么银行联盟的 G7 稳定币计划声明没有透露具体推出日期。在监管细则明确之前,银行不太可能正式推出产品,因为任何过早的行动都可能在规则最终确定时需要大幅调整。更谨慎的策略是等待监管框架完全清晰后再行动,确保产品从一开始就完全合规,避免未来的法律风险。

对于美国银行业来说,《GENIUS 法案》是一个重大利好。它不仅提供了法律确定性,还可能给予银行相对于非银行稳定币发行者的竞争优势。法案可能会对非银行发行者施加更严格的要求,或者给予银行某些特权,比如更容易获得许可或更低的资本要求。这种监管套利空间可能成为银行在稳定币市场竞争的关键优势。

利息稳定币的争议:金融稳定的新威胁?

G7 稳定币计划的讨论中,一个关键但经常被忽视的议题是「产生利息的稳定币」。许多银行在《GENIUS 法案》的立法过程中呼吁监管机构解决法律中的漏洞,这些漏洞允许某些稳定币向持有者支付利息。银行业的担忧是,利息稳定币会威胁金融稳定,并且让科技公司在与传统金融机构的竞争中获得不公平优势。

这个争议的核心逻辑是这样的:如果稳定币可以支付利息,而且这个利率高于传统银行存款利率,那么理性的消费者会将资金从银行存款转移到稳定币。Multicoin Capital 联合创始人兼执行合伙人 Tushar Jain 就预测,《GENIUS 法案》将促使银行客户将存款转移到收益更高的稳定币,从而使科技公司在与金融机构的竞争中更具优势。这种「存款外流」会削弱银行的资金来源,可能迫使它们提高存款利率或寻找其他更昂贵的融资方式。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大规模的存款从银行系统流向稳定币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银行存款不仅是银行的资金来源,也是货币政策传导的关键环节,还受到存款保险的保护。如果大量资金转移到不受传统银行监管的稳定币发行者手中,可能削弱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和利率的能力,也可能在稳定币发行者出问题时引发挤兑和金融恐慌。这就是银行业警告的「金融稳定威胁」。

然而,Circle 首席策略长 Dante Disparte 对此持不同看法。他表示,《GENIUS 法案》的措辞实际上确保了科技公司和银行都不会主导稳定币市场,法案设计了一个竞争性的市场结构,让不同类型的发行者都有机会。这个观点暗示,利息稳定币的问题可能在最终的监管细则中得到平衡处理,既不完全禁止也不放任不管。

对于计划推出 G7 稳定币的银行联盟来说,这个议题具有战略重要性。如果监管机构最终允许利息稳定币,银行可以考虑提供有息版本来吸引用户;如果不允许,那么银行需要透过其他方式(比如更好的用户体验、更广泛的整合、更强的安全性)来竞争。无论哪种情况,这个争议都会影响 G7 稳定币的产品设计和市场定位。

稳定币市场现状:USDT 之外的竞争格局

要评估 G7 稳定币的潜在影响,必须了解当前稳定币市场的完整格局。除了市值超过 1,780 亿美元的龙头 USDT 之外,还有几个重要的竞争者值得关注。USDC(USD Coin)由 Circle 发行,是市值第二大的稳定币,与美元 1:1 挂钩,因其较高的透明度和合规性而受到许多机构投资者青睐。Circle 定期发布储备审计报告,并且积极寻求与监管机构合作,这让 USDC 被视为「更合规」的稳定币选择。

DAI 是另一个独特的案例,它是由 MakerDAO 协议发行的去中心化稳定币。与 USDT 和 USDC 由中心化公司管理储备不同,DAI 的价值稳定是透过超额抵押和演算法机制实现的。虽然 DAI 的市值远小于 USDT 和 USDC,但它在 DeFi 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因为许多协议和应用将 DAI 整合为主要的稳定币选择。

Ethena 的 USDe 代表了另一种创新模式,它是一种合成美元,透过对冲机制维持与美元的锚定。PayPal 推出的 PYUSD 则是传统支付巨头进入稳定币领域的尝试,虽然目前市值有限,但 PayPal 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全球支付网络可能让 PYUSD 在未来具有爆发潜力。

最近引起关注的是 USD1,这是由川普家族支持的加密货币公司 World Liberty Financial 推出的稳定币。虽然这个项目在技术和市场表现上尚未证明自己,但川普家族的背书和政治影响力可能为其带来独特的市场关注。有趣的是,川普总统签署《GENIUS 法案》的同时,其家族企业也在推出稳定币产品,这种利益关联引发了一些争议和伦理质疑。

在这个多元化的竞争格局中,银行联盟的 G7 稳定币将处于什么位置?它最直接的竞争对手可能是 USDC,因为两者都强调合规性和透明度,目标用户群也相似(机构投资者和重视合规的企业)。G7 稳定币的多币种优势可能让它与所有现有美元稳定币形成差异化,如果银行能够成功推出欧元和日圆版本,将开拓一个相对空白的市场空间。

银行稳定币的未来:颠覆还是融合?

G7 稳定币计划提出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传统银行进入稳定币市场,究竟是要颠覆现有格局,还是与加密货币原生项目融合共存?从声明的措辞来看,银行联盟的态度更接近后者。它们强调「增强整个市场的竞争」而非取代现有参与者,这暗示银行将自己定位为市场的补充者而非破坏者。

这种定位既有战略考量也有现实约束。从战略角度看,银行明白它们在某些领域(合规、资本、与传统金融系统整合)有优势,但在其他领域(技术创新速度、加密货币社群接受度、DeFi 整合)处于劣势。明智的策略是发挥优势、弥补劣势,而非全面对抗。从现实约束看,银行受到严格监管,必须谨慎行事,不能像创业公司那样激进,这天然限制了它们「颠覆」的能力。

未来最可能的情景是稳定币市场的分层和细分。USDT 可能继续主导加密货币交易和投机领域,因为它的流动性和广泛支援难以撼动。银行的 G7 稳定币则可能在跨境商业支付、企业资金管理和机构投资应用中找到立足点。USDC 可能继续作为两者之间的中间选择,既被加密货币原生用户接受,也受到机构青睐。DAI 等去中心化稳定币将继续服务于 DeFi 生态系统。

对于加密货币市场来说,银行进入稳定币领域整体上是正面的。它带来了更多资本、更强的合规性和更广泛的主流接受度,这些都有助于加密货币的长期发展和成熟。虽然一些加密货币纯粹主义者可能担心银行会「控制」或「中心化」稳定币市场,但现实是市场足够大,可以容纳不同理念和定位的项目。竞争将推动创新,最终受益的是用户。

USDC0.03%
DAI0.02%
USDE1.62%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