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警告稳定币风险,力推CBDC“e-CNY”

中国人民银行 (PBOC) 行长潘功胜周一在北京的一个论坛上对稳定币的风险发出了更强硬的警告。他指出,稳定币在客户身份识别 (KYC) 和 反洗钱 (AML) 方面存在根本缺陷,加剧了全球金融监管漏洞,并可能被用于非法跨境资金转移和恐怖主义融资。

潘功胜进一步强调,稳定币“助长了强烈的市场投机氛围”,并“增加了全球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冲击了部分欠发达经济体的货币主权”。为应对这些挑战,中国央行计划在下一个五年规划期内,优化其国家支持的 CBDC——e-CNY 的地位,并支持更多商业银行成为其运营商,以强化 PBOC 的宏观审慎监管职能。

中国央行行长对稳定币发出严正警告

中国人民银行 (PBOC) 行长潘功胜周一在北京的一个论坛上发表讲话,加大了对稳定币风险的警告力度。他明确指出,这类通常锚定法定货币的数字代币,正在全球范围内引起监管机构的更多担忧。潘功胜表示,他本月早些时候在华盛顿举行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和世界银行会议上,听取了其他央行行长和财政部长的“普遍看法”,进一步巩固了 PBOC 对稳定币的担忧。

核心风险点:KYC/AML 漏洞

潘功胜强调了稳定币在监管合规方面的基本缺陷:

“作为一种金融活动,稳定币目前未能有效满足客户身份识别和反洗钱的基本要求,加剧了全球金融监管的漏洞,例如 洗钱、非法跨境资金转移 和 恐怖主义融资。”

这一论点与全球监管机构(包括国际清算银行等)对 USDT 和 USDC 等主流稳定币的担忧高度一致。

稳定币的宏观影响:投机与主权冲击

尽管此前有迹象表明北京可能考虑将稳定币用于 跨境支付,且一些国内专家呼吁推出人民币 CBDC 以应对美国对美元稳定币的监管行动,但潘功胜的讲话为中国对加密货币的政策定下了更为谨慎的基调。

潘功胜指出,稳定币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而目前的普遍观点认为,这些数字货币:

  1. “助长了强烈的市场投机氛围”:其快速增长和与主流金融的日益紧密联系,使得投机情绪高涨。
  2. “增加了全球金融系统的脆弱性”:稳定币的波动性和不透明性可能构成系统性风险。
  3. “冲击了部分欠发达经济体的货币主权”:强势稳定币的普及可能削弱当地法币的地位。

在此之前,据彭博社报道,中国已要求当地券商停止发布研究报告或举办研讨会来推广稳定币,以避免资产类别带来的潜在不稳定。

PBOC 的新五年计划:优化CBDC e-CNY 地位与强化宏观审慎

潘功胜的讲话核心围绕 PBOC 在下一个五年规划期(从 2026 年开始)强化其“宏观审慎职能” 的计划。宏观审慎职能旨在维护整体金融稳定。

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央行将采取以下关键措施:

  • 优化 e-CNY 地位: PBOC 将寻求在 “货币层级” 中 “优化”中国国家支持的数字货币 e-CNY 的地位。
  • 扩大运营商范围: 将支持更多商业银行成为 e-CNY 的运营商,以推动其更广泛的渗透和应用。
  • 防控金融风险: 央行将致力于更好地控制源自实体经济、市场、关键金融机构以及海外变化的金融风险。

此外,潘功胜还透露了其他金融稳定工具的探索:

  • 市场支持: PBOC 过去一年已通过引入结构性货币政策和协助主权财富基金的部门作为 “准稳定”机制,为股票市场提供了支持。
  • 流动性探索: 央行正在探索一种机制,以在特定情景下为 非银行金融机构 提供流动性支持。
  • 个人信用修复: 央行计划在明年初推出一项新政策,允许个人修复因 “不可抗力事件”(如新冠疫情) 导致的债务违约记录,以便在全额偿还债务后消除对其金融生活的长期影响。

结语

潘功胜对稳定币风险的严厉措辞,再次表明了中国对去中心化加密资产的审慎态度,并强调了央行数字货币 (CBDC) 在维护国家金融主权和宏观审慎监管中的核心作用。他所提出的 AML/KYC 挑战、金融脆弱性和货币主权冲击,是全球监管机构对 USDC、USDT 等主流稳定币日益增长的担忧的集中体现。随着 PBOC 计划通过 e-CNY 渗透更多商业银行和场景,并探索为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的机制,中国在 数字金融领域的主导权 将进一步加强。对于关注 CBDC 发展和加密监管 的投资者而言,潘功胜的讲话是理解中国未来五年金融风险防控和数字货币政策的关键指南。

USDC-0.01%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