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Fun 啓動中文 Meme 創作大賽!
創建或交易 Meme 代幣,瓜分 3,000 GT 獎勵! 💰
🎨 1 分鍾零代碼發幣,僅需 ~0.0000042 GT Gas 費
🏆 最高市值代幣瓜分 1,000 GT
💎 畢業代幣前 100 名購買地址瓜分 2,000 GT
代幣發射時間: 10 月 3 日 00:00 - 10 月 15 日 23:59(UTC+8)
活動時間: 10 月 8 日 17:30 - 10 月 15 日 23:59(UTC+8)
釋放創意,立即參與 👉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7516
#GateFun #GateLayer #Web3 #MemeToken
區塊鏈交易可撤銷?Circle 穩定幣「後悔藥」計劃引爆加密市場大辯論
加密貨幣世界正面臨一場關於其根本原則的激烈辯論。Circle 總裁 Heath Tarbert 近日透露公司正在研究穩定幣可逆交易機制,這一消息如同一顆炸彈,在加密社群中引發了前所未有的爭議。這項計劃直接挑戰了「交易不可逆」這一區塊鏈技術的核心特性,可能徹底改變我們對加密貨幣的認知和使用方式。
Circle 的「後悔藥」計劃:在不可變與用戶保護間尋求平衡
Heath Tarbert 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表示,Circle 正在探索一種能夠在詐欺和駭客攻擊情況下回滾交易的機制,同時仍保持結算的終結性。這一機制不會直接在 Circle 正在開發的 Arc 區塊鏈上實現,而是通過添加一個「反向支付」層來實現,類似於信用卡退款的工作方式。
「我們在思考是否有可能實現交易的可逆性,同時保持結算的終結性,」Tarbert 解釋道。這意味著,如果用戶遭遇詐騙或駭客攻擊,理論上可以通過某種機制將資金追回,而不必依賴執法機構的介入。
Circle 的這一計劃背後有明確的戰略考量:讓 USDC 更像傳統金融產品,以吸引銀行和大型金融機構的採用。Tarbert 特別提到,傳統金融系統中的某些保護機制在當前的加密世界中並不存在,而「某種程度的防騙撤銷功能」可能是必要的,特別是在「大家都同意的情況下」。
穩定幣發行方的干預權力:現狀與差異
事實上,主要穩定幣發行方早已擁有一定程度的干預能力,只是實施方式和積極程度各不相同。
Tether 採取了相對積極的干預模式。其 USDT 智慧合約內建了「黑名單」和「後門」機制,使公司能夠對特定地址執行凍結操作。在多起重大安全事件中,Tether 都迅速採取行動:
· 2020 年 KuCoin 交易所被駭時,Tether 緊急凍結了約 3500 萬美元的 USDT
· 2021 年 Poly Network 跨鏈橋被駭事件中,立即凍結了駭客地址中約 3300 萬枚 USDT
· 截至 2024 年 9 月,Tether 宣稱已協助全球 180 個機構凍結了 1850 多個可疑錢包,追回約 18.6 億美元資產
相比之下,Circle 一直走的是更為謹慎的合規路線。雖然 USDC 合約同樣具有黑名單功能,但 Circle 通常只在收到有效的執法或法院指令時才會凍結地址。其服務條款明確指出,一旦 USDC 完成鏈上轉帳,交易即不可逆,Circle 無權單方面撤銷。
這種差異在實際應用中表現得相當明顯:當用戶遭遇詐騙時,除非執法部門介入,Circle 通常不會主動凍結可疑地址。然而,在明確的合規要求下,Circle 也會採取行動:
· 2022 年美國制裁 Tornado Cash 後,Circle 凍結了相關地址上約 7.5 萬美元的 USDC
· 2023 年應阿根廷當局要求,凍結了涉嫌詐騙的「LIBRA」團隊的兩個 Solana 地址,涉及約 5700 萬枚 USDC
以太坊的可逆性爭論:一段充滿爭議的歷史
以太坊作為最大的智慧合約平台,其社群對交易可逆性的討論由來已久,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提案和事件。
2016 年的 DAO 事件是區塊鏈歷史上首次大規模「撤銷」駭客攻擊結果的案例。當時駭客利用 DAO 合約漏洞轉走了約 360 萬枚 ETH,社群在激烈爭議後選擇了硬分叉方案,修改了特定帳戶的餘額狀態,將被盜資金轉入退款合約。
這一決定直接導致了以太坊社群的分裂,堅持「程式碼即法律」原則的成員拒絕接受這次修改,繼續使用未分叉的鏈,形成了今日的以太坊經典(ETC)。這一事件奠定了加密社群對可逆性議題的高度警惕態度。
從 EIP-156 到 ERC-20 R:可逆性提案的演進
以太坊創始人 Vitalik Buterin 於 2016 年提出的 EIP-156 旨在提供一種恢復特定類型丟失 ETH 的機制,但該提案一直停留在討論階段,未被納入任何以太坊升級。
2018 年初提出的 EIP-867 試圖標準化以太坊恢復提案的流程,但引發了社群的激烈爭論。時任 EIP 編輯 Yoichi Hirai 以「不符合以太坊哲學」為由拒絕將其合併為草案,並最終辭去編輯職位。
同年 4 月,Parity 團隊提交的 EIP-999 試圖解決 2017 年 11 月因錢包漏洞凍結的 513,774 ETH 問題。社群投票結果顯示約 55% 反對實施,該提案最終未被採納。
2022 年,史丹佛大學研究人員提出了 ERC-20 R 和 ERC-721 R 標準,為代幣轉帳引入可凍結和可撤銷機制。這些標準設想在交易後設置一個爭議窗口期,由去中心化「法官」決定是否執行交易回滾。這一提案同樣引發了社群的強烈反響,支持者認為可減少駭客造成的損失,反對者則擔憂人為參與會侵蝕區塊鏈的抗審查特性。
「後悔藥」的實際應用:成功與爭議並存
在區塊鏈發展史上,已有多個與「回滾」相關的重大事件,這些案例展示了可逆機制在實踐中的應用和影響。
在無法進行鏈層面回滾的情況下,穩定幣的凍結機制成為了重要的資金追回工具。2020 年 KuCoin 交易所被駭後,Tether 凍結約 3500 萬 USDT,各項目升級合約凍結被盜代幣,共挽回超過一半的資產。
2021 年 Poly Network 跨鏈橋被駭事件中,Tether 迅速凍結了 3300 萬 USDT。雖然其它鏈上資產無法凍結,但最終駭客選擇歸還全部資金,部分原因是穩定幣凍結使其難以變現。
加密社群的分歧:原則與實用性的拉鋸戰
Circle 的可逆交易提案在加密社群中引發了激烈爭議,反映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念。
支持者認為,在 2020 年發生 78 億美元、2021 年發生 140 億美元加密盜竊的背景下,完全不可逆的交易模式已成為主流採納的障礙。引入可逆機制可大幅減少駭客造成的損失,提高普通用戶的安全感,促進加密貨幣的廣泛採用。
反對者則擔憂這將侵蝕區塊鏈的核心價值。「程式碼即法律」的理念是加密貨幣區別於傳統金融的根本特徵,引入人為干預機制可能導致審查和監管介入,最終使區塊鏈淪為傳統金融系統的翻版。
特別令人擔憂的是「去中心化法官」機制,質疑者認為這與 DeFi 去信任化原則背道而馳。如果政府能夠利用此機制撤銷交易,區塊鏈的抗審查特性將蕩然無存。
未來展望:分層解決方案的可能性
Circle 的可逆交易探索反映了一個根本性矛盾:如何在保持區塊鏈不可變性核心價值的同時,為用戶提供必要的保護機制。從技術發展趨勢看,完全的不可逆性與現實世界的複雜需求之間確實存在張力。
未來的解決方案可能呈現出分層化的特徵:底層區塊鏈保持不可變,但在應用層、代幣層和治理層提供各種「軟性可逆」選項。穩定幣的凍結機制、多簽錢包的延時確認、智慧合約的仲裁介面,都在不修改鏈上歷史的前提下實現了某種程度的風險控制。
Circle 的提案如果最終實施,將代表穩定幣領域向傳統金融標準的靠攏。但其成功與否,不僅取決於技術實現,更在於能否獲得加密社群的認可。歷史經驗表明,任何試圖常規化交易回滾的提案都會遭遇強烈阻力,Circle 能否在保護用戶與維護去中心化信任之間找到微妙的平衡,將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重要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