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llar 的代幣經濟架構以固定總量 500億 XLM 為基礎,初始分配結構極為重要。Stellar Development Foundation(SDF)最初獲配約 500億 XLM,並以 20 年歸屬計畫推動生態系統永續發展。此策略性分配不僅支持網路持續建設,也有效防止市場供給過剩。
代幣分配架構主要分為以下管道:
| 分配類別 | 數量(XLM) | 占比 |
|---|---|---|
| SDF開發基金 | 約300億 | 約60% |
| 社群/用戶分配 | 約200億 | 約40% |
截至2025年,SDF仍為最大 XLM 持有者,掌控約 300億 代幣,展現其專注長期協議發展的決心,優先考量長遠利益。其餘代幣則於用戶及網路間流通,確保 Stellar 基礎營運穩定。
這一初始分配結構契合 Stellar 的核心設計需求——網路每個帳戶須持有最低 XLM 餘額。目前活躍帳戶突破 750萬,技術規則鞏固網路穩定性,同時賦予 XLM 實用性。分配模式展現穩健,截至2025年11月,XLM市值維持在約 79億美元,於市場波動中展現韌性。
2019年,Stellar(XLM)進行重大貨幣政策調整,網路驗證節點投票終止原有1%年度通膨機制。此舉徹底改變XLM的經濟模型,使其從通膨型加密貨幣轉型為通縮型代幣,總量上限為 50,001,786,892 枚 XLM。
為強化通縮機制,Stellar Development Foundation(SDF)大規模銷毀 550億 代幣,大幅縮減總供應量,提升稀缺性。此銷毀量超過發行時 1000億 初始總量的一半。
Stellar 的通縮屬性透過多重機制實現:
| 通縮因素 | 對供應量的影響 |
|---|---|
| 交易手續費 | 永久移出流通 |
| 遺失私鑰 | 預估5%-10%代幣永久無法存取 |
| 總量封頂 | 2019年後不再發行新代幣 |
市場分析顯示,通縮結構在網路擴張階段為價格提供支撐。轉型通縮模式後,XLM於價值儲存領域競爭力提升,現行流通量(32,180,556,464 XLM)僅占最大供應量的64.36%。隨著交易量推動手續費銷毀,且無新幣釋放,通縮效應持續加深。
Stellar 治理體系賦予 XLM 持有者於網路升級與協議調整上的核心決策權。此參與機制讓代幣持有者得以直接影響區塊鏈發展方向,確保生態系統與社群利益一致。當驗證節點針對協議升級(如6月18日預定升級)進行投票時,XLM持有者在網路決策中發揮關鍵作用。
XLM治理功能不僅限於投票,並依持幣數量提供不同參與層級。此架構結合中心化管理與社群參與,強調使命導向發展及合規性。
| 治理維度 | XLM實施方式 |
|---|---|
| 投票權 | 直接決定網路升級 |
| 決策架構 | 生態系統均衡發展 |
| 社群角色 | 與Stellar Development Foundation協作 |
| 實施方式 | 驗證節點於指定日期投票升級 |
Stellar Development Foundation於專案啟動時發行 1000億 XLM,並透過治理框架與持幣者協作,確保生態系統均衡發展,同時聚焦金融服務優化。治理功能成效體現在開發者社群持續壯大,以及治理參與率穩步提升。
2025年11月,Stellar(XLM)明顯回檔,價格下跌1.2%至$0.2548,受熊市情緒影響。此跌幅與10月起的負面趨勢一致,XLM自$0.38大幅下探至目前低於$0.26區間。技術面上,關鍵支撐位$0.27於11月首週失守,形成價格斷裂。
| 時間區間 | XLM價格變動 | 成交量表現 |
|---|---|---|
| 2025年10月 | -24.27% | 波動性加劇 |
| 2025年11月1-7日 | -10.3% | 1560萬 日均成交量 |
| 2025年11月14-19日 | -1.2% | 1110萬 日成交量 |
市場數據顯示,11月4日XLM跌破$0.26關鍵位時,成交量激增至5400萬。儘管11月7日價格短暫觸及$0.29並嘗試反彈,賣壓仍強勁。技術指標顯示,目前$0.2548仍有下行風險,衍生品市場情緒顯著偏空。
Gate 交易數據顯示,XLM市值約79億美元,投資人情緒明顯轉弱,恐懼與貪婪指數為15,屬「極度恐懼」區間,顯示市場可能超賣但下行壓力未消。
XLM長期潛力突出。創新區塊鏈技術與跨境支付應用不斷成長,使其成為2025年及未來理想投資標的。
XLM具備衝擊$10的潛力。與XRP競爭,有望突破,預期未來可能達到$40-$50區間。
是的,XLM有望於2025年觸及$5。市場趨勢與Stellar技術普及,共同支撐此樂觀目標。
XLM目前價格低於主要均線。若能有效突破關鍵位,或可視為買入訊號,現階段尚未出現明顯買入時機。
分享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