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多年,川普再次將“關稅紅利”寫入自己的經濟議程。他表示,要用關稅收入向部分美國人發錢,而這一承諾似乎不只是競選策略,而是其貿易與財政政策的一部分。
雖然關稅收入爲財政提供了新的來源,但其兌現成本可能極高。部分經濟學家預測,該方案若全覆蓋可能導致數千億美元支出。有機構估算,如果每人都拿到 2000 美元,總額可能遠超關稅收入本身的可持續規模。
類似於過去發放刺激支票(如新冠時期)的做法,批評人士指出大規模現金發放可能重新點燃通脹壓力。川普此次發行紅利的時機,也引發人們對歷史上貨幣政策和財政刺激效應的反思。
從政治角度看,這是一種典型的選票策略。將現金直接發給中等收入選民,有望在 2026 年左右提升川普的民意基礎。此外,這個時間點(中期選舉前後)也非常敏感,很可能被用作拉票策略。
川普的關稅紅利計劃盡管誘人,但能否兌現仍充滿不確定性。立法、司法和財政三道關口都存在巨大挑戰。如果能落實,對中等收入羣體是一大利好;但如果失敗,則可能只是一個政治噱頭。未來幾個月至 2026 年中期,將是檢驗這一政策真相的關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