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本聰的謎團:比特幣的幻影創始人50歲了

2025年4月5日將標志着中本聰——比特幣的化名創造者——假定的第50個生日。我一直覺得,雖然比特幣在今年早些時候飆升至超過$109,000,但它的創造者卻依然是一個幽靈——推測他坐擁價值數十億的財富,卻選擇在2011年徹底消失,這實在是讓人感到黑暗的幽默。談論對比特的承諾!

這個日期顯然是象徵性的,而不是事實性的。1975年4月5日?得了吧。這顯然是對羅斯福1933年黃金禁令及其1975年廢除的致敬。無論中本聰是誰,他們都對歷史諷刺和自由主義信息有一種天賦。我猜他們現在可能接近60或70歲了,假設他們還活着。

最讓我着迷的是,有人聰明到足以徹底改變全球金融,同時又能巧妙地掩蓋自己的行蹤。他們的寫作風格表明,他們在電腦成爲家用物品之前就學會了打字——句號後面的雙空格就是一個明顯的線索。而那種使用匈牙利命名法的編碼風格?完全出自90年代微軟的手冊。

機器中的幽靈

當中本聰在2008年10月31日發布那篇白皮書時,沒人能預測到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一個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現在聽起來幾乎顯得古怪,不是嗎?時機恰到好處 - 就在傳統銀行崩潰之時。創世區塊中關於銀行救助的嵌入式標題並不隱晦。

盡管聲稱自己是日本人,但中本聰的完美英式英語卻顯得像是母語者。他們的發帖模式表明他們更像是生活在美國或英國,而非亞洲。在發布了500多條論壇帖子和數千行代碼後,他們就……消失了。他們在2011年的最後一條消息幾乎是悲傷的:“我希望你們不要繼續談論我這個神祕的影子人物。”好吧,夥計,這可真是倒黴。

$90 億的問提

最瘋狂的部分是什麼?中本聰估計擁有的110萬個比特幣——按今天的價格大約值$90 億——沒有動過一枚幣。一個都沒有!這是世界上最貴的丟失私鑰的案例嗎?故意的犧牲?他們死了嗎?不管是什麼原因,我覺得令人抓狂的是,有人坐擁如此巨額的財富卻不去動它,而我們其他人在市場上爭搶殘羹冷炙。

如果那些幣真的動了,市場肯定會大亂。任何交易平台都會立即標記這樣的巨大交易,可能通過KYC程序揭示中本聰的身分。也許這就是他們保持不動的原因——動他們會冒着暴露身分的風險。

常見嫌疑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最喜歡的中本聰候選人。Hal Finney 收到了第一筆比特幣交易,並且與一個名叫 Dorian Nakamoto 的人住得非常近。Nick Szabo 在比特幣出現之前創造了比特金幣,並且寫作風格與聰驚人地相似。Adam Back 發明了 Hashcash,而比特幣正是使用了這一技術。他們自然都否認自己是中本聰。

然後是克雷格·懷特,這個最煩人的王位冒充者。謝天謝地,英國高等法院終於在2024年3月駁回了他的訴訟,裁定他“不是比特幣白皮書的作者”,因爲他的證據被揭露爲僞造的。是什麼樣的自我驅動着一個人假裝是中本聰?

去年那部HBO紀錄片指向彼得·托德,感覺像是在絕望地尋找線索。老實說,我一直懷疑這不僅僅是一個人的功勞。所需的專業知識範圍 - 加密學、經濟學、編碼、博弈論 - 對於一個人來說似乎太廣泛了。

完美的消失表演

中本聰的匿名不僅僅是聰明的舉動——它是比特幣成功的基礎。如果我們知道他們是誰,政府就會追查他們,競爭對手就會針對他們,他們的話在一個所謂的去中心化系統中將具有危險的分量。

在數十億的利益懸掛之下,我也不想露面。看看所有那些被威脅、勒索,甚至更糟的加密貨幣創始人。中本聰的消失不僅僅是自我保護——這對於比特幣成爲真正由社區驅動是必要的。

諷刺的是,這恰到好處:一個不需要中央權威的無信任系統是由一個確保自己無法成爲那個中央權威的人創建的。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這都很聰明。

從邊緣到主流

看到中本聰的影響力超越加密貨幣真是令人驚訝。在匈牙利和瑞士竟然有這個幽靈的雕像。全球主要交易平台現在每天處理數十億美元的比特幣交易。曾經嘲笑加密貨幣的政治家們現在起草支持它的立法。甚至像Vans這樣的時尚品牌也推出了以聰爲主題的系列!

當川普在三月簽署那項行政命令創建戰略比特幣儲備時,我差點從椅子上掉下來。比特幣旨在規避的政府現在正在囤積它。中本聰對此會有什麼想法?

無論你對比特幣的未來持什麼看法,中本聰的創造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對金錢、信任和價值的看法。對於一個可能永遠不會獲得公衆認可的人來說,這可是不錯的成就。

無論是生是死,獨自一人還是集體,中本聰都實現了少數發明家所能聲稱的事情:創造出一種真正超越任何人控制的生命,甚至是他們自己都無法掌控的東西。

BTC-0.05%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