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喜歡道歉,習慣性的道歉,哪怕不是自己的錯。比如明明是對方提了你難以滿足的要求,拒絕也會非常的不好意思。你的口頭禪可能就是哎呀,不好意思,你已經成爲你的應急反應或者是慣性反應,你生怕漏了某個道歉而顯得自己沒有教養,不夠有善意。這種習慣性的停不下來的道歉呢,是我們在人際關係裏要小心翼翼的外化表現。通常有這幾個模式啊。 第一種,你非常的害怕傷害別人,你總是擔心讓別人感到不舒服了。你認爲這個場域上每一個人的舒服是你來負責的。只要沒有做到,或者是氛圍沒有你想象中的熱烈融洽,你就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很對不住。這個模式的來源,通常就是從小承擔了他人的責任,父母的情緒啊,家庭的重擔啊。父母也會經常說啊,你作爲一個懂事的孩子,你要多聽媽媽訴苦啊,你要知道父母爲了你多麼不容易啊。甚至當你不承擔的時候,你安心的去做一個快樂的孩子的時候,你會有負罪感。因爲父母可能會說媽媽都那麼痛苦了,你怎麼能夠快樂呢?那這就是最早的,我爲我不能滿足別人而感到抱歉。 第二類,主要是害怕衝突本身,爲了避免進一步的吵架,你就快速的把責任攬下來,目的是快速的結束這個衝突,你很害怕對方的力量,你認定了只要是衝突你就是會失敗的,你是無力抗爭的。比如你一個強勢的同事,他莫名其妙的呵斥了你,你下意識的就是不好意思,是我沒做好。因爲只要我們說我是對的,我沒有做錯,這個衝突可能就會升級。我要去跟對方辯論,這個場合是你非常害怕的。這種非常想要逃避衝突的感覺往往來自於你要是反復的經歷強大的衝突,你一次一次的感受到了你的無能爲力。比如每次你跟父母講道理,父母會用力量壓制你,用道德壓制你,你跟爸媽頂嘴,這種反復的被壓制的感覺,就是最早期的我無法解決衝突的感覺。你會覺得每一個衝突你都沒有辦法平等的跟別人抗爭。因爲你發現講道理沒有用啊,認錯是最快的,不然你就會遭受更強烈的懲罰。長大之後就對一切衝突感到害怕,所以快速的認錯就成了你自我保護的方式。 第三種呢,是代表了你對人際關係是非常不信任的,你沒有辦法放松的信任。這段關係可以容納這些小問題的,所以你常常會顯得比別人更客套一些,更緊繃一些。這種對關係的不信任呢也常常來源於你過去的關係很不穩定。你犯一點點錯,關係給你的感受就是會快速的瓦解。比如父母會經常吵架,有人說錯一句話,家裏面就砸東西,大吵大鬧,你說錯一句話,父母就說我們生你出來有什麼用啊,這點小事你都做不好,那麼久而久之,你就會覺得任何小問題都有可能讓這段關係破裂,所以你就會非常的謹慎,時刻擔心自己哪裏做錯了,時刻都要感到抱歉。 說完可能的模式和成因啊,我們講講怎麼辦。可以試着這樣,我們抽幾分鍾和自己待在一起,問問自己,你剛才習慣性的道歉是爲了什麼?是害怕別人進一步的罵你,害怕這個衝突,還是你擔心別人無法容納你的錯誤會拋棄你,又或者是你認爲別人的快樂就是你的責任。幫自己慢慢的覺察自己害怕的恐懼的到底是什麼,然後呢還是一樣的慢慢的走出那個邊界。如果你覺察到你很想爲別人的快樂負責,那麼告訴自己,或許是我過度的承擔了別人的責任。那麼從今天開始我少承擔一點行不行?我就讓這個氛圍冷淡在這裏行不行?就這樣一次一次的把這些包袱從身上卸下來哦,原來其實我不用爲別人負責也可以,逐漸的你就沒有那麼小心翼翼了。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 置頂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