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本聰之謎:揭開比特幣創造者身分的面紗

中本聰50歲:2025年神祕的比特幣創造者

根據中本聰的P2P基金會檔案,他們出生於1975年4月5日,這使他們今天正好50歲。然而,加密貨幣專家普遍認爲這個日期是出於象徵意義而故意選擇的,而不是代表中本聰的實際出生日期。

日期4月5日提到的是1933年4月5日由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簽署的第6102號行政命令,該命令使美國公民擁有黃金成爲犯罪行爲。1975年標志着這一限制最終被解除,允許美國人再次擁有黃金。這個經過精心選擇的出生日期揭示了中本聰的自由主義哲學以及他對比特幣作爲黃金的數字替代品的願景——一種超越政府控制的價值儲存。

對中本聰的寫作風格和技術方法的法醫分析表明,他們可能超過50歲。他們在句點後始終使用雙空格——這是一種源於1990年代前打字機時代的打字習慣——表明這個人在個人電腦普及之前就學會了打字。此外,中本聰的編碼風格,包括匈牙利命名法和以大寫字母C定義類,表明在比特幣創建時是位擁有數十年經驗的程序員。

比特幣背後的化名:首次出現和溝通模式

中本聰首次出現在2008年10月31日,他在metzdowd.com的密碼學郵件列表上發布了《比特幣:一種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這份白皮書概述了一種無需中央控制的革命性數字貨幣,解決了此前數字貨幣嘗試所面臨的“雙重支付問題”。

雖然中本聰在他們的P2P基金會檔案中聲稱自己是一個37歲的日本人,但語言分析表明情況並非如此。他們的母語水平英語,包括"colour"和"optimise"等英式拼寫,使日本來源的說法受到懷疑。此外,他們的發帖活動在格林威治標準時間上午5:00到上午11:00之間顯著缺席,這表明其居住在美國或英國。

中本聰在比特幣的發展中積極參與,直到2010年12月,貢獻了超過500個論壇帖子和數千行代碼。他們最後一次被確認的溝通是在2011年4月,通過電子郵件發送給比特幣開發者加文·安德森:"我希望你不要再把我當作一個神祕的陰影人物,媒體只是把這變成了一個海盜貨幣的角度。" 不久之後,他們將比特幣原始碼庫的控制權轉交給安德森,並完全從公衆視野中消失。

革命性貢獻:比特幣白皮書及其後續影響

中本聰最重要的貢獻仍然是於2008年10月31日發布的9頁比特幣白皮書。該簡明文件介紹了一種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消除了對金融中介的需求。白皮書概述了比特幣的基本機制,包括區塊鏈——一個公開的、分布式的帳本,按時間順序不可更改地記錄所有交易。

2009年1月3日,中本聰挖掘了比特幣區塊鏈的第一個區塊,稱爲創世區塊。內嵌的文本爲:“《泰晤士報》 2009年1月3日 財相在銀行第二次救助邊緣”,引用了英國報紙《泰晤士報》的一條頭條新聞。這個時間戳不僅驗證了創世區塊的創建時間,還傳達了中本聰的動機:在危機中的傳統銀行系統之外創造一種替代方案。

除了技術創新,中本聰最大的成就是解決了阻礙前數字貨幣成功的“雙重支付問題”。通過實施工作量證明系統和去中心化的驗證者 (礦工),比特幣確保了數字單位無法被重復消費——這是首次實現數字稀缺的突破,爲我們今天看到的蓬勃發展的加密貨幣市場奠定了基礎。

未觸及的十億美元財富:中本聰的沉睡資產

根據對早期區塊鏈數據的分析,研究人員估計中本聰在比特幣的第一年中挖掘了750,000到1,100,000 BTC。在比特幣2025年4月約85,000美元的估值下,這使得中本聰的持有量在638億美元到935億美元之間——使他們躋身全球20位最富有的個人之中。值得注意的是,這筆巨額財富一直未被觸及,這引發了人們的猜測,認爲中本聰可能已經失去對私鑰的訪問權、已經去世,或故意選擇放棄這筆財富,作爲對比特幣生態系統的象徵性姿態。

中本聰財富的完全沉寂在加密貨幣市場中尤爲重要。歸因於中本聰早期挖礦活動的比特幣從未從其原始地址轉移,盡管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價值升值。創世區塊的地址——包含無法花費的前50個比特幣——多年來收到了來自支持者的額外比特幣捐贈,使其總餘額超過100個比特幣。

這種閒置供應有效減少了比特幣的流通供應,增加了其稀缺性特徵。對於數字資產交易所的交易者和投資者來說,監控這些地址已經成爲標準做法,因爲來自這些錢包的任何移動都將代表一個重要的市場事件,並可能帶來價格影響。

領先的身分理論:尋找中本聰

盡管記者、研究人員和加密貨幣愛好者進行了廣泛調查,中本聰的真實身分仍然未知。然而,幾位候選人已作爲潛在的中本聰出現:

哈爾·芬尼 (1956-2014) 是一位密碼學家和早期比特幣貢獻者,他收到了來自中本聰的第一筆比特幣交易。作爲一名擁有豐富密碼學專業知識的網路朋克,芬尼具備創造比特幣所需的技術技能。他住在加利福尼亞州的神廟市,靠近多裏安·中本聰,並且風格分析顯示他與中本聰的寫作之間存在相似之處。然而,芬尼在2014年因肌萎縮側索硬化症去世前否認自己是聰。

尼克·薩博在1998年構想了“比特黃金”,這是比特幣的前身。語言分析發現薩博的寫作風格與中本聰之間存在顯著相似之處。他對貨幣理論、密碼學和智能合約的深刻理解與比特幣的設計完全一致。薩博一直否認自己是中本聰。

亞當·巴克 開發了 Hashcash,這是比特幣白皮書中提到的一種工作量證明系統。巴克是中本聰在開發比特幣時聯繫的第一批人之一,並具備必要的密碼學專長。一些研究人員注意到編碼風格和英式英語用法的相似之處。巴克否認自己是中本聰,盡管卡爾達諾創始人查爾斯·霍斯金森表示巴克是最有可能的候選人。

多裏安·中本聰,出生於中本聰,是一位日本裔美國工程師,在2014年被《新聞周刊》錯誤地認定爲比特幣的創造者。在《新聞周刊》文章發表後不久,真實的中本聰的休眠P2P基金會帳戶發布了:“我不是多裏安·中本聰。”

克雷格·懷特,一位澳大利亞計算機科學家,公開聲稱自己是中本聰,甚至爲比特幣白皮書註冊了美國版權。然而,他的說法遭到了廣泛的質疑。2024年3月,英國高等法院法官詹姆斯·梅洛裁定"懷特博士不是比特幣白皮書的作者",並且"不是以中本聰的名義採用或運營的人"。

匿名的重要性:比特幣的去中心化基礎

中本聰的身分之謎不僅僅是一個未解的難題——它對比特幣的去中心化特性至關重要。通過保持匿名,中本聰確保比特幣永遠不會有一個中央權威或領袖,其意見或行爲可能會不成比例地影響其發展。

如果中本聰保持公開,他們可能會成爲比特幣網路的一個中央故障點。政府機構可能會施加壓力、威脅或逮捕他們。競爭利益可能會嘗試賄賂或脅迫。他們的聲明將具有非凡的分量,可能導致市場波動或爭議性的網路分裂。

中本聰的消失也提供了個人保護。擁有數十億財富,他們可能面臨勒索、綁架或更糟的情況,如果他們的身分被知道的話。他們選擇匿名,使他們能夠在創造獨立發展的同時安靜地生活。

或許最重要的是,中本聰的匿名性強化了比特幣的核心哲學:信任數學和代碼,而不是個人或機構。在一個旨在消除對可信第三方需求的系統中,擁有一個匿名的創造者完美體現了比特幣不要求用戶信任任何人——甚至連其發明者。這一原則繼續指導着今天的加密貨幣市場和交易平台的發展,在這些平台上,基於密碼學的驗證而非中央權威仍然是信任的基礎。

BTC0.02%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