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緊縮代幣賭博:我對加密貨幣稀缺性的看法

我一直在以一種既着迷又懷疑的態度關注這種通縮代幣的趨勢。與那些永恆存在的常規加密貨幣不同,這些代幣的設計是逐漸消失的——字面上說,它們一點一點地燃燒自己,消失得無影無蹤。就像它們在慢慢自殺以使幸存者更加有價值。

這個概念的出現是對傳統銀行系統的中指,當政府想要的時候,印鈔機就開始運轉。比特幣以其2100萬的數量上限發起了這場反叛,但這些更新的代幣通過主動銷毀自己的供應量將其推向了更遠的地方。想想這真是相當激進。

在我觀察到各種項目實施銷毀機制時,我不禁想知道這是否只是另一個聰明的營銷噱頭。當然,數學上是有道理的——更少的代幣應該意味着每個代幣的價值更高——但加密市場很少遵循理性的規則。

讓我生氣的是這些項目常常把通縮機制賣成某種保證致富的途徑。現實要復雜得多。當代幣變得太稀缺時,流動性就會枯竭,突然間你手裏拿着一個"有價值"的資產卻沒有人想買。經典的加密陷阱。

我個人在一些通縮項目上投入了一些資金,實時觀察我的代幣數量減少,同時希望其價值能相應上升。有時它有效,但往往無效。目前通縮資產的市場總值約爲112.8億美元,顯示出有大量資金在運作,但這並不意味着這些資金是聰明的。

與遊戲和NFT的整合是事情變得有趣的地方。創造數字商品中的人爲稀缺性?這在某種程度上是聰明的,也可能完全荒謬,具體取決於你的觀點。大多數時候,我傾向於後者。

交易平台喜歡這些代幣,因爲波動性推動了交易費用,而他們對代幣經濟實驗沒有風險。他們使用通縮資產的“收益農業”促銷尤其可疑——你獲得的獎勵是用來消失的東西。

殘酷的事實是,通縮機制並不能保證抵御市場力量。當市場情緒轉向負面時,無論多少代幣銷毀都無法拯救你免於崩盤。我以昂貴的代價學到了這個教訓。

盡管如此,我無法否認,在一個無盡復制的數字世界中,設計得越來越稀缺的資產確實有其吸引力。也許在這瘋狂中有其方法——或者也許我們只是對一些我們幾乎不理解的新金融工具進行賭博。

無論如何,通縮代幣仍然是數字稀缺性的一項有趣實驗。只要不要在財務縱火狂熱上下注超過你能承受的損失。

BTC-0.41%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