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TO @KaitoAI #Crypto @EdgenTech


說實話,AI+DeFi這個賽道我已經看吐了。每個月都有幾十個項目跳出來說自己是"市場大腦",結果呢?基本上都是包裝了個ChatGPT API就出來圈錢。但這個Edgen最近確實有點意思,讓我忍不住深挖了一下。
先說結論:這是個什麼鬼

Edgen本質上就是個AI驅動的市場情報聚合器。你可以理解爲Bloomberg終端的Web3魔改版,用多個AI代理同時分析股票和加密市場,給散戶提供"一站式"的投資決策支持。

聽起來很牛逼對吧?但問題是,市場上這種工具一抓一大把。Edgen憑什麼說自己不一樣?

技術層面:多代理系統確實有點東西

他們的核心是所謂的EDGM(Efficient Decision Guidance Model),簡單說就是把一個復雜查詢拆解給不同的AI專家:基本面代理負責財務數據,技術代理看K線,社會代理掃推特情緒,動量代理追價格趨勢。

這個設計確實比單一模型聰明。傳統AI工具要麼只會看技術指標,要麼只會分析基本面,Edgen讓這些"專家"同時工作然後集體辯論出結論。從效率上看,他們聲稱比單LLM快10倍,成本低5倍。

但說白了,這就是個工程優化問題。技術門檻不高,大廠隨時能復制。

數據表現:確實抓到了幾次機會

不得不承認,Edgen在10月的幾次預測確實踩對了點:

10月11日市場暴跌後,他們的Zcash線程互動暴漲,提前捕捉到"隱私+永續"反彈信號。Synthetix的主網重啓敘事也被他們提前標記。這些預測讓社區直呼"神了"。

但這裏有個問題:在波動性這麼大的市場裏,任何預測工具都能偶爾蒙對幾次。關鍵是長期準確率和風險控制,這個數據他們還沒公開。

從用戶增長看,X粉絲10萬+,帖子平均2000+贊,Zcash線程5萬閱讀。這些數字在AI工具裏算不錯的,但遠談不上現象級。

商業模式:Aura積分制有點意思

Edgen沒發幣,而是搞了個Aura積分系統。用戶預測準確率越高,貢獻越大,積分越多。排名靠前的用戶能獲得Expert席位,享受付費工具權限。

這個設計確實巧妙:既激勵了用戶參與,又建立了信譽體系。跟Kaito合作的排行榜更是直接把"智力證明"遊戲化了。

但問題是,這種積分制能持續多久?沒有代幣激勵,純靠榮譽感很難留住用戶。而且一旦TGE,積分如何轉換也是個大問題。

競爭格局:護城河在哪裏?

坦白說,Edgen的競爭對手一大堆。Nansen、Messari在數據分析上更專業,Dune在鏈上查詢上更強大,TradingView在技術分析上更成熟。

Edgen的差異化在於"股票+加密統一"和"多代理協作"。但這個差異化能維持多久?一旦大廠入場,這點優勢很快就會被抹平。

Framework Ventures和North Island Ventures的背書確實加分,但種子輪估值和融資細節都沒公開,很難判斷資本市場的真實態度。

風險提示:AI預測本質上還是玄學

最大的風險就是AI預測的不確定性。再牛逼的算法也無法預測黑天鵝事件,而加密市場最不缺的就是黑天鵝。

一旦預測失準,用戶信任度會快速下降。而且現在市場情緒起來了,大家對AI工具期望很高,一旦達不到預期,反噬會很嚴重。

另外,多代理系統雖然看起來先進,但復雜度也更高。系統穩定性、成本控制、延遲優化都是潛在問題。

我的判斷:值得關注,但別All in

Edgen確實抓住了當前市場的痛點:信息過載和決策困難。多代理系統的設計也有一定創新性。在當前的AI敘事熱潮中,它確實有機會分一杯羹。

但說到底,這還是個工具類產品。工具的價值在於持續的準確性和用戶體驗,而不是概念包裝。

建議:可以試用他們的免費功能,看看預測準確率。如果真的有效果,可以考慮付費版本。但千萬別把它當成投資聖杯,市場永遠比任何AI都要狡猾。

記住一句話:市場不是沒錢,而是缺性感的騙子。Edgen到底是真材實料還是包裝精美的騙局,時間會給出答案。
SNX-11.06%
查看原文
post-image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