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廣場用戶們,廣場使用界面全新升級啦!新版本界面更清新簡潔、操作更流暢絲滑,還有多項貼心新功能上線,快來更新體驗吧!你對新版界面有什麼感受?你最喜歡的新功能是哪一個?你發現了哪些驚喜或變化呢?發帖分享新版廣場使用體驗,瓜分 $10 分享獎勵!
🎁 我們將精選 10 位幸運用戶,每人獎勵 $10 合約體驗券!
參與方式:
1⃣️ 關注 Gate廣場_Official;
2⃣️ 帶上 #我的广场升级体验 標籤發帖,分享你的使用感受,比如界面風格體驗、細節功能變化、你最喜歡的新功能,或優化建議等;
3⃣️ 帖子內容需至少 30 字,並且只帶本活動標籤;
廣場界面煥新介紹文章:https://gate.com/post?post_id=14774358&tim=ARAbClhcBQNwWRIVGAoGBB5QX1sO0O0O&ref=BFlBUFwL&ref_type=105
活動截止時間:2025/10/26 18:00(UTC+8)
你的體驗是我們持續優化的動力!趕快參與和大家分享吧!
最近看到一條新聞:@openmind_agi 團隊拿下了 2000 萬美金融資,還放出一個野心很大的目標——“讓所有機器人都能互相理解、協作、共享能力。”
看完我心裏只剩一句話:原來真正的“通用智能”,可能不是誕生在某個模型裏,而是長在無數機器互聯的那一刻。
1/
最近的機器人基礎設施項目 OpenMind 有兩件大事:
① 宣布完成 2000 萬美元融資,由多家加密與科技機構參與;
② 發布面向智能機器人的開源操作系統 OM1(Beta),以及去中心化協作與信任層 FABRIC。
2/
@openmind_agi 的目標不是造機器人,而是要做 “機器人世界的 Android + 以太坊”:
OM1 是一個硬件無關的開源操作系統,讓不同廠商的機器人能跑在同一底層上;
FABRIC 是一個信任與協作網路,讓機器人之間能共享身分、上下文與能力。
3/
這套思路的關鍵在於:當機器人從工廠走向開放環境,不同系統如何協作?
OpenMind 把“智能基礎設施”當成缺失的一環,試圖讓機器之間能像互聯網節點一樣互通。
4/
攻城獅認爲:過去十年 AI 的核心在“模型 + 雲”,而下一個階段是“模型落地到物理世界”。
要實現這點,需要三樣東西:
通用操作系統(OM1)
去中心化信任機制(FABRIC)
標準化工具鏈與開發生態
OpenMind 正在同時推進這三步。
5/
這次融資不僅是錢,更是生態信號:從加密、機器人到傳統風投都在押注這一方向。
資本的邏輯很明確——未來不是哪個機器人最強,而是誰能讓所有機器人互聯互通。
6/
FABRIC 像“機器的社交網絡”,核心是可驗證身分、可共享上下文、可追溯行爲。
這對需要安全與合規的場景(制造、物流、安防)來說,是從“能用”到“敢用”的關鍵一步。
7/
攻城獅建議:別只盯融資和代幣,真正要看三組指標:
1️⃣ 開發者表:SDK 下載量、社區活躍度
2️⃣ 設備表:接入機型數量、適配覆蓋率
3️⃣ 案例表:真實部署與客戶使用情況
這三張表,才決定 OpenMind 能不能成爲機器人界的“安卓系統”。
8/
攻城獅的判斷:
短期:OM1/FABRIC 會在園區物流、巡檢、室內服務等封閉場景先落地;
中期:更多廠商在自研棧上開放接口,形成“半開放聯盟”;
長期:跨廠商的技能遷移、行爲共享將成爲行業標準,而不再只是實驗室研究。
9/
風險同樣不小:
機器人廠商是否願意放權給通用系統?
開源能否真正形成標準?
多主體協作帶來的安全與合規挑戰?
ToB 落地週期漫長、驗證成本高?
這些都決定了 OpenMind 的成敗。
10/
攻城獅認爲:判斷 OpenMind 價值,不看幣價,不看PR,看生態能否自增長。
它能否像 Linux 一樣積累開發者?能否像以太坊一樣形成“信任網路”?
這才是未來 3 年的真正看點。
11/結語
@openmind_agi 把“機器人協作”這個被忽視的基礎問題重新擺上桌面。
如果它能讓操作系統(OM1)和信任層(FABRIC)真正被開發者採納,那它可能成爲下一代機器生態的底座。
但攻城獅也提醒一句——生態不是喊出來的,是靠一點一滴打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