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基礎設施的三次進化



如果把互聯網的歷史看作一次漫長的存儲進化,那麼 Web3 其實只是剛剛進入第三階段!

※ 第一階段:中心化存儲(Web2)

AWS,Google Cloud、阿裏雲主導了信息時代的第一個十年。它們以高可用,高性能建立了現代互聯網的基石、但代價是數據的絕對集中。數據成爲企業的護城河,也成爲個人與創新者的圍牆。 你能使用它,但不能真正擁有它。

※ 第二階段:去中心化存儲(FIL 時代)

FIL 的出現把所有權重新放回到網路之中。它讓用戶以經濟激勵的方式在全球節點間共享存儲資源。這是 Web3 的第一步:

用激勵機制代替信任!

但 FIL 也暴露了一個根本限制,它解決了存得下,卻沒解決用得上。數據被加密封裝,缺乏直接的可編程性與實時性。在鏈上調用這些數據仍然復雜且昂貴。

※ 第三階段:可編程數據(Walrus 與 Irys)

Walrus 和 Irys 代表了去中心化存儲的兩個不同方向:

Walrus 選擇了模塊化路線

依托 Sui 的成熟共識體系,將數據層抽象出來。它的定位更像數據可用性層,高效、可驗證、適合大文件與媒體資產。這種模式讓 Web3 的數據基礎設施具備了工業級穩定性,也更容易被現有生態採納。

Irys 則走向了垂直整合路線

它不是一個外掛的存儲層,而是一條爲數據而生的完整鏈。在 Irys 上,存儲、計算、激勵在同一協議層中完成。數據可以被智能合約直接讀取、組合、執行。這意味着數據第一次成爲可編程資產,不僅能保存、還能流動;不僅能驗證,還能生產價值。

▰▰▰▰▰▰

總結

如果說 FIL 讓人們重新掌握數據的產權,Walrus 提供了穩定可用的房屋結構、那 Irys 則讓這些房屋之間開始有了電網、水路與市場。數據從靜態資產變成了動態的經濟單元。

Web2 的存儲是服務;FIL 的存儲是資源;而 Irys 的存儲,是生產力。當數據可以像代幣一樣被交易,抵押、編程調用、那不再只是更便宜的存儲,
而是新的價值系統的起點!

#KaitoYap @KaitoAI @irys_xyz #Yap @josh_benaron #Irys
FIL3.4%
WAL0.57%
SUI4.46%
查看原文
post-image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