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個朋友,每天都在找“新項目、快錢盤”。


昨天他又在羣裏喊:“兄弟,這個 DEX 新池子 APY 800%,衝不衝?”

我只回了兩個字——“不衝”。

我現在看的,是能留下來的錢。

像 @MMTFinance 這種,用 ve(3,3) 機制做激勵,用 AI Vault 做做市,它的邏輯不是“衝一波”,而是“造一臺能自己賺錢的機器”。

真正聰明的,不是跑得快的人,而是建路的人。

📌 幾點想法,供大家思考:

1️⃣ “分紅+入場”雙保險機制
$MMT 社區發行在走:總籌資目標約 450 萬美元,分兩個 FDV 檔(約2.5 億美元/3.5 億美元)開放給早期 HODL/貢獻者與大衆。

更值得注意的是:
所有代幣 TGE 100% 解鎖,沒有鎖倉。
早期 HODL 活動期間鎖定流動性超過 2.77 億美元,說明社區參與度高、動作快。

對我來看,這意味着:項目不是一味“預熱就跑”,而是在真實讓用戶“先參與、先投入”,再享“治理+分紅+流動性紅利”。我是「攻城獅」:這條鏈路比很多項目僅靠“任務+空投”要扎實許多。

2️⃣ 模塊化金融架構初現雛形
Momentum 不僅是一個 DEX :它背後有金庫 Vaults、做市 策略、跨鏈通道… 多模塊組合。

比如:它在 Sui 生態內依托 CLMM (集中流動性市場制造)+ ve(3,3) 模型來梳理機制,讓做市者、鎖倉者、交易者三方利益更貼合。DeFi Llama+1

「攻城獅」觀察到:一個可持續的 DeFi 項目,必須從“賺快錢”走向“治理+結構+生態”。MMT 的這種架構,看起來已經在邁那一步。

3️⃣ 我有一個隱憂,也是觀察焦點
雖說機制在路上,但“執行”才是關鍵。我的疑問點:

100% TGE 解鎖=瞬間可流通,意味着“市場定價迅速且波動更劇烈”——普通用戶如何在波動中穩住?

雖然已有上億美元鎖倉流動性,但“持續費率+手續費收入”這條曲線是否能延續?

模塊化+跨鏈是未來,但擴展越快,風險也越大:安全、合規、體驗是否同步?

攻城獅的策略建議:
如果你考慮參與,這三步建議值得參考:

先檢視自己是否具備“早期參與”資格:HODL 活動參與、LP 池子、貢獻積分。早期門檻低、回報潛力大;
參與做市或鎖倉之前,選流動性深、滑點小的 池對(如 SUI-USDC、xSUI-SUI),觀察最近 24 小時的手續費曲線優於單純 APY 數字;

若選擇觀望,建議設定“公募結束72小時”後觀察 TVL 變化/代幣流通量變化/入場用戶手數,再決定是否靜待下一波。



一句話總結:
@MMTFinance 在 Sui 生態裏不像“哪抄就哪”的快跑項目,而更像一棟正在搭建的“金融模塊化大樓”,從做市、鎖倉、策略、跨鏈一路連通。若這些模塊都能按軌運行,那它不僅是一次打新機會,更可能是一個新賽道的入口。攻城獅,先這樣,繼續盯着走勢。
MMT1.59%
SUI-0.36%
USDC-0.01%
查看原文
post-image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1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小兔快跑vip
· 10-19 07:54
打新靠譜嗎
查看原文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