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和一個老韭菜朋友聊天,他說現在的幣圈有點“空”:



AI 概念滿天飛,ZK 項目動輒上億估值,但落地的少得可憐。

我問他:“那你最近看啥?”

他答:“Cysic。因爲這玩意兒是真算力。”

後來我去看了下——
節點是 GPU / ASIC 真機在跑任務、算 proof,不靠虛擬收益;

Cube 是算力憑證 NFT,有流動性、有產出;

整個網路是去中心化的 ZK 基建層,而不是幻覺經濟。
攻城獅認爲,@cysic_xyz 是第一個把 ZK 變成算力產業的項目。

未來 ZK 不再是研究論文,而是一個能接單、能賺錢的產業。

攻城獅觀點

Testnet關閉=主網預熱信號:當一個基礎設施項目宣布“測試網結束”,通常意味着其核心模塊已經具備可用性、穩定性,開始進入真正的生產化階段。對於 Cysic 來說,這意味着 “硬件+網路”那條鏈子的最後一環正在走向落地。

資產化算力趨勢強化:Cysic 把 GPU/ASIC 算力轉成“可流通資產和收益單元”,正是散戶容易忽視但極具彈性的方向。攻城獅認爲:未來基礎設施賺錢,不在炒 Token,而在“你擁有 & 運行 &收益”的那部分。Cysic 正在搭建這個邏輯。

高門檻變低門檻、工具化變平台化:傳統 ZK 硬件+網路往往只服務大型項目,而 Cysic 正在打通 “社區參與(節點)”+“收益體系”+“硬件+協議”三維,意味着普通人也能在這條賽道上有參與感。

風險提示,但可控:雖然它走向落地,但落地≠爆發。主網啓動、節點上線、收益兌現、代幣機制清晰,這些才是真正考場。攻城獅認爲,接下來 1-2 個月的“實際運行情況”將是判斷 Cysic 是否能兌現敘事的關鍵。

一句話總結
@cysic_xyz 不再是“硬件加速+底層概念”,而是在向“算力可用+收益可得”的現實邁進。若它能在主網階段順利啓動、節點產能穩定、收益機制兌現,那它將從“潛力股”變爲基礎設施中的“可復制模型”。

#Cysic #ComputeFi #ZK #DePIN
查看原文
post-image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