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廣場活動:#发帖赢代币TRUST 💥
在 Gate 廣場發布與 TRUST 或 CandyDrop 活動相關的原創內容,即有機會瓜分 13,333 枚 TRUST 獎勵!
📅 活動時間:2025年11月6日 – 11月16日 24:00(UTC+8)
📌 相關詳情:
CandyDrop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990
📌 參與方式:
1️⃣ 在 Gate 廣場發布原創內容,主題需與 TRUST 或 CandyDrop 活動相關;
2️⃣ 內容不少於 80 字;
3️⃣ 貼文添加話題: #发帖赢代币TRUST
4️⃣ 附上任意 CandyDrop 活動參與截圖。
🏆 獎勵設定(總獎池:13,333 TRUST)
🥇 一等獎(1名):3,833 TRUST / 人
🥈 二等獎(3名):1,500 TRUST / 人
🥉 三等獎(10名):500 TRUST / 人
📄 注意事項:
內容必須原創,禁止抄襲或灌水;
得獎者需完成 Gate 廣場身份認證;
活動最終解釋權歸 Gate 所有。
這裏有個諷刺的轉折:學校正在用AI對抗AI。
在美國各地的學區,管理者們正在推出人工智能驅動的監控系統,這些系統會掃描學生的消息、電子郵件和瀏覽模式。目標是什麼?捕捉早期警示信號——無論是心理健康危機、自殘跡象,還是潛在的暴力。
隨着聊天機器人和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成爲課堂的常態,這一切正在發生。這項旨在增強學習的技術如今正受到另一層算法的監控,這些算法旨在保護孩子的安全。學生們與人工智能助手互動以獲取作業幫助,而在幕後,監控軟件分析他們的數字足跡,以尋找危險信號。
這種方法引發了關於教育環境中隱私界限的問題。在安全的名義下,多少監視是合理的?保護性監督和侵入性監控之間的界限在哪裏?
我們看到的是關於算法治理的更廣泛討論中的一個新戰場——這個戰場在孩子們甚至還未進入職場之前就在學校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