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下載 Gate App
qrCode
更多下載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看到那封被視作“收官之作”的股東信時,我才意識到,過去很多對巴菲特的解讀,可能都偏離了核心。他住在一棟從1965年就買下的房子裏,每天開着幾萬美元的凱迪拉克,時不時帶客人去喫麥當勞。你能想象嗎?一個掌管萬億資產的人,直到2020年才用上智能手機,之前二十年都用的是20美元不到的翻蓋手機。


很多人以爲他是因爲有錢才這樣生活,但真相或許是:正因爲他一直這樣生活,才成爲今天的巴菲特。
1956年,26歲的巴菲特做了一個當時看來令人費疑猜的決定——離開紐約,回到家鄉奧馬哈。那會兒他已經是格雷厄姆的得意門生,留在華爾街順理成章。這選擇放到今天,大概就像一個清華畢業生拒絕所有大廠offer,執意回三四線老家創業。
奧馬哈是個什麼樣的地方?根據《半月談》的記載,從華盛頓飛往那裏的直航,一天只有下午2點的一班,錯過了就得等第二天。截至2020年,這個城市人口不到50萬,規模差不多像河南三門峽、安徽馬鞍山。
但恰恰是這個“小地方”,成了巴菲特構建自己投資系統的重要土壤。用現在流行的話來說,奧馬哈爲他提供了一個“低信任成本”的生態圈。查理·芒格和他住同一條街,可口可樂總裁唐·基奧是他的鄰居,幫他開拓媒體業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