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加密市場中,「清算」指的是於槓桿交易或保證金交易時,當投資人的持倉價值跌至某一特定門檻,交易所或借貸平台會強制出售投資人的資產以償還借款。此機制旨在保護出借資金的平台,降低市場劇烈波動所帶來的風險。由於加密貨幣市場波動性極高,清算事件時常發生,甚至可能引發連鎖效應,導致市場進一步下跌,形成所謂的「清算連鎖效應」現象。
加密貨幣市場的清算機制具備以下幾項顯著特徵:
自動化執行:多數加密交易所及借貸平台皆採用自動化清算系統,當使用者帳戶達到預設清算門檻時,系統會即時啟動清算流程,無需人工介入。
維持率監控:平台會即時監控使用者的維持率(即抵押品價值與借款金額的比率),當此比率降低至危險區間時,平台通常會先發出追加保證金警示。
清算門檻:各平台清算門檻不一,通常設定在維持率的75%至90%區間。
清算費用:清算過程常伴隨額外費用,可能以固定金額或按交易額百分比計算,進一步加重被清算者的損失。
清算方式:主要分為部分清算與全部清算,部分清算僅賣出足以償還部分債務的資產,全部清算則會將使用者所有持倉全部平倉。
加密市場的影響力
清算事件對加密貨幣市場的影響十分重大:
價格波動加劇:大規模清算常會放大市場波動性,當大量資產遭強制賣出時,價格進一步下壓,並引發更多清算。
市場情緒指標:清算數據常被交易者視為市場情緒的重要參考,清算量暴增可能顯示市場已陷入過度悲觀。
交易量激增:清算期間,交易量通常顯著提升,為短線交易者創造套利機會。
流動性衝擊:大規模清算可能令訂單簿買單流動性暫時耗盡,導致價格瞬間暴跌(閃崩)。
參與加密貨幣槓桿交易需留意以下風險:
波動性風險:加密貨幣價格劇烈波動,可能在極短時間內觸發清算。
流動性不足:市場劇烈震盪時,流動性可能快速消失,造成清算價格遠低於預期,損失擴大。
系統風險:交易所系統於極端市場狀況可能過載或故障,影響清算執行或使用者追加保證金的能力。
連鎖反應:大規模清算可能造成價格持續下跌,進一步引發更多清算,形成惡性循環。
預警機制不足:部分平台的追加保證金預警系統不夠即時或可靠,使用者可能無法及時採取行動避免清算。
監管不確定性:各國對加密槓桿交易的監管政策持續調整,可能突然限制或禁止相關業務,進一步增加清算風險。
加密市場清算機制是維持槓桿交易生態健康運作的關鍵手段,確保借貸平台及市場穩定。對交易者而言,深入了解清算機制、適度設定槓桿倍數、維持充足保證金緩衝,並運用停損單等風險管理工具,可有效避免清算損失。隨著市場持續成熟及監管日益健全,加密貨幣清算機制有望更加透明、規範,為市場參與者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