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dena 無預警宣布解散!KDA 代幣暴跌 55%,究竟怎麼回事?

Kadena 區塊鏈幕後組織宣布「不再能夠繼續業務運營」,已開始逐步關閉。消息傳出後,KDA 代幣暴跌超過 55%,交易價格跌至 0.093 美元,相較 2021 年 27 美元歷史高點,跌幅超過 99.6%。工作量證明區塊鏈將繼續運行直到礦工和維護人員離開,但團隊將立即停止所有業務活動和主動維護。

Kadena 解散背後的市場現實

Kadena 由兩位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和摩根大通的校友 Stuart Popejoy 和 William Martino 於 2019 年創立,旨在吸引機構投資者進入加密貨幣領域。Popejoy 和 Martino 先前都曾參與推出摩根大通 Kinexys 區塊鏈的前身,這種華爾街背景為 Kadena 帶來了最初的關注和期待。

該專案在三輪融資中籌集了約 1500 萬美元,這在 2019 至 2021 年的牛市週期中屬於中等規模。投資者被 Kadena 的技術願景吸引:一個基於工作量證明(PoW)但具有高吞吐量的分片區塊鏈,聲稱可以實現每秒數十萬筆交易。這種設計試圖結合比特幣的安全性與現代公鏈的性能,在理論上頗具吸引力。

然而,1500 萬美元的融資額在加密寒冬中顯得捉襟見肘。相比之下,Solana 在主網上線前就籌集了超過 3 億美元,Avalanche 和 Near Protocol 也都獲得了數億美元的資金支持。資金不足意味著 Kadena 在市場推廣、生態建設和開發者激勵方面無法與資金充裕的競爭對手抗衡。

去年,為了重新奪回市場地位和市場份額,Kadena 的 Annelise Osborne 告訴 The Block,該公司正在進行「大舉招募」。這種嘗試顯示團隊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但「大舉招募」需要資金支持,而在熊市中融資極為困難。最終,市場狀況的持續惡化使得 Kadena 無法維持運營,不得不宣布解散。

Kadena 失敗的三大結構性原因:

資金不足:1500 萬美元融資額無法支撐長期熊市運營和生態建設

技術路線爭議:PoW 分片設計在理論上創新但實際應用中難以吸引開發者

生態缺失:未能建立有價值的 dApp 生態,TVL 和用戶數始終低迷

KDA 代幣從神壇墜落,解散導致價格崩潰

(來源:CoinMarketCap)

根據 The Block 的價格頁面,Kadena 的原生代幣 KDA 的交易價格為 0.093 美元,截至發稿時下跌超過 55%。該代幣曾在 2021 年底創下 27 美元以上的歷史新高,當時正值加密市場牛市頂峰,市場對各種 Layer-1 公鏈充滿熱情。從 27 美元跌至 0.092 美元,跌幅超過 99.6%,這是加密市場歷史上最慘烈的崩盤之一。

這種價格崩潰並非突然發生,而是經歷了長達三年的緩慢死亡。2021 年底牛市結束後,KDA 開始進入下跌通道。2022 年整體加密市場的崩盤進一步加速了跌勢,Luna、FTX 等事件引發的連鎖反應波及整個市場。到 2023 年底,KDA 價格已經跌至 1 美元以下,2024 年進一步下探至 0.5 美元附近。

週二的解散公告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消息公布後,KDA 當日暴跌超過 59%,顯示市場對該項目已經完全失去信心。持有者紛紛恐慌性拋售,試圖在流動性完全枯竭前離場。然而,對於許多在高位買入的投資者而言,這種拋售已經意義不大,因為他們的損失已經超過 99%。

從市值排名來看,Kadena 曾在 2021 年進入前 50 名,市值一度超過 30 億美元。如今,以 0.092 美元的價格計算,假設流通供應量約 3 億枚(總供應量 10 億枚,大部分尚未發行),市值僅約 2760 萬美元,已跌出前 300 名。這種排名的崩潰反映了項目從備受期待到完全失敗的完整週期。

對於持有 KDA 的投資者而言,解散公告意味著什麼?工作量證明區塊鏈將繼續運行,直到礦工和維護人員離開,但 Kadena 團隊將立即停止所有業務活動和主動維護。該團隊表示,約有 5.66 億 KDA 將作為挖礦獎勵發放,持續到 2139 年。這意味著 KDA 代幣不會立即消失,區塊鏈理論上可以繼續運行。

然而,沒有團隊維護和推廣的區塊鏈通常會逐漸死亡。礦工需要經濟激勵才會持續挖礦,若 KDA 價格持續下跌至無利可圖,礦工將逐步退出,網絡安全性將下降,最終導致區塊鏈事實上停止運作。這種「漸進式死亡」在加密歷史上並不罕見,許多曾經輝煌的公鏈最終都走向了這條路。

PoW 技術路線在 PoS 時代的困境

Kadena 的技術特點是採用工作量證明(PoW)共識機制,但同時引入了分片技術來提升吞吐量。這種設計在 2019 年看似創新,試圖結合比特幣的安全性與現代公鏈的性能。然而,這種技術路線在實際執行中面臨多重挑戰。

首先是能源效率問題。PoW 機制需要大量算力和電力消耗,在環保意識日益提升的背景下,這種設計越來越不受歡迎。以太坊在 2022 年從 PoW 轉向 PoS(權益證明),能源消耗降低了 99.95%,這種轉變引領了整個行業的趨勢。Kadena 堅持 PoW 路線,使其在與 PoS 公鏈的競爭中處於劣勢。

其次是開發者吸引力問題。Kadena 使用自己開發的智能合約語言 Pact,而非業界標準的 Solidity。雖然 Pact 在某些方面具有優勢(如形式化驗證),但學習一門新語言的成本使得許多開發者望而卻步。以太坊、BSC、Polygon、Arbitrum 等使用 Solidity 的鏈可以共享開發者生態,而 Kadena 必須從零開始培養自己的開發者社區。

第三是生態應用缺失。Kadena 主網運行數年,但始終未能孵化出有影響力的 dApp。沒有殺手級應用意味著沒有用戶,沒有用戶意味著沒有交易量,沒有交易量意味著礦工收入微薄。這種惡性循環最終導致整個生態系統的崩潰。

從競爭格局來看,Kadena 面臨的是 Solana、Avalanche、Near、Aptos、Sui 等資金雄厚、技術先進的競爭對手。這些公鏈不僅融資規模遠超 Kadena,更重要的是它們建立了繁榮的生態系統。Solana 的 DeFi 和 NFT 生態、Avalanche 的子網架構、Near 的開發者工具,都是 Kadena 無法匹敵的。在這種激烈競爭中,資金和生態雙重劣勢的 Kadena 逐漸被邊緣化。

對加密市場的警示與教訓

Kadena 的解散為整個加密市場提供了深刻的警示。首先,技術創新不等於市場成功。Kadena 的分片 PoW 設計在技術上確實有創新之處,但技術優勢無法自動轉化為用戶和開發者的採用。區塊鏈項目的成功需要技術、資金、營銷、生態建設和社區運營的全方位能力,單一維度的優勢不足以支撐長期發展。

其次,充足的融資對於渡過熊市至關重要。1500 萬美元在牛市中或許足夠啟動項目,但在多年的熊市中遠遠不夠。成功的公鏈項目通常需要數億美元的資金儲備,才能在市場低迷時繼續投入開發、維持團隊和激勵生態。Kadena 的資金耗盡是其解散的直接原因。

第三,華爾街背景不是成功保證。Popejoy 和 Martino 雖然來自摩根大通,但傳統金融經驗在加密世界的適用性有限。加密市場更看重技術創新、社區建設和快速迭代能力,而非傳統金融機構的運營模式。事實上,許多成功的加密項目創始人都是技術背景而非金融背景。

對於 KDA 持有者而言,這次解散是一個慘痛的教訓。許多投資者可能基於團隊背景、技術願景或牛市熱情買入,但未能及時評估項目的實際進展和競爭地位。當警訊出現時(如 TVL 持續低迷、開發者活躍度下降、價格長期下跌),應該果斷止損而非持續加倉或死守。

這個案例也提醒投資者分散投資的重要性。將資金集中在單一項目,特別是市值較小、競爭激烈領域的項目,風險極高。即使是看似有前景的項目,也可能因為市場環境、競爭壓力或執行失誤而失敗。

KDA-25.45%
LUNA-4.63%
ETH-3.87%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