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廣場活動:#发帖赢代币TRUST 💥
在 Gate 廣場發布與 TRUST 或 CandyDrop 活動相關的原創內容,即有機會瓜分 13,333 枚 TRUST 獎勵!
📅 活動時間:2025年11月6日 – 11月16日 24:00(UTC+8)
📌 相關詳情:
CandyDrop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990
📌 參與方式:
1️⃣ 在 Gate 廣場發布原創內容,主題需與 TRUST 或 CandyDrop 活動相關;
2️⃣ 內容不少於 80 字;
3️⃣ 貼文添加話題: #发帖赢代币TRUST
4️⃣ 附上任意 CandyDrop 活動參與截圖。
🏆 獎勵設定(總獎池:13,333 TRUST)
🥇 一等獎(1名):3,833 TRUST / 人
🥈 二等獎(3名):1,500 TRUST / 人
🥉 三等獎(10名):500 TRUST / 人
📄 注意事項:
內容必須原創,禁止抄襲或灌水;
得獎者需完成 Gate 廣場身份認證;
活動最終解釋權歸 Gate 所有。
以太坊 2500 萬美元 MEV 詐騙案宣告無效!檢方越權陪審團哭了
兩名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的兄弟被控利用 MEV-Boost 的漏洞在以太坊上策劃了一起 2500 萬美元的詐騙案,曼哈頓聯邦法院的審判因陪審團意見不一而宣告無效。Coin Center 執行董事 Peter Van Valkenburgh 稱此案是檢察官的「嚴重越權」,並為兄弟倆撰寫法庭之友意見陳述。
麻省理工兄弟 12 秒獲利 2500 萬美元
兩名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的兄弟被聯邦檢察官指控策劃了一起涉案金額高達 2500 萬美元的以太坊詐騙案,經過四周的審判,由於陪審團無法就如何適用法律達成一致,該案以流審告終。安東(25 歲)和詹姆斯(29 歲)·佩雷爾-布埃諾兄弟被紐約南區檢察官指控犯有串謀實施電信詐欺、電信詐欺和串謀洗錢罪,據稱他們利用 MEV-Boost 軟體漏洞,在短短 12 秒內就獲利 2500 萬美元。
2023 年 4 月,就在以太坊完成合併後向權益證明(PoS)驗證系統過渡的七個月後,這對兄弟涉嫌利用熱門軟體 MEV-Boost 的漏洞,故意「污染」一個交易區塊,從而窺探其他交易者的交易活動。憑藉這一訊息,他們利用「三明治攻擊」在其他交易者的交易執行前推高代幣價格,然後以更高的價格賣出代幣,從中牟利;就他們而言,僅用了 12 秒,他們就獲利 2500 萬美元。
三明治攻擊是 DeFi 領域常見的 MEV 策略之一。攻擊者在受害者的交易前插入一筆買單,推高價格,然後在受害者交易執行後立即賣出獲利。這種策略在技術上完全可行,且在以太坊的去中心化環境中難以防範。關鍵爭議在於:這種行為應該被視為聰明的套利策略,還是應該被定性為詐欺?
兄弟倆辯稱,他們的行為在以太坊自動機器人操作的競爭領域中屬於公平競爭,尤其是在涉及 MEV(最大/礦工可提取價值)的情況下,驗證者可以透過在將區塊提交到以太坊區塊鏈之前以最佳方式組織交易來賺取該價值。這個辯護論點的核心在於:以太坊的設計就允許這種行為,他們只是利用了協議規則內的機會。
MEV 套利與詐欺的灰色地帶
然而,加密貨幣倡導公司 Coin Center 的執行董事 Peter Van Valkenburgh 將兄弟倆的行為與其他 DeFi 漏洞(例如 Avraham Eisenberg 涉嫌操縱 Mango Markets)區分開來,因為在充滿對抗的區塊構建世界中,驗證者需要優化 MEV。Van Valkenburgh 在接受 The Block 採訪時稱此案是檢察官的「嚴重越權」。
「驗證者之間幾乎沒有任何榮譽可言,」Van Valkenburgh 表示。「作為驗證者或 MEV 搜尋者,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最大化你的利潤,並且只將有效的交易放入區塊。」這個觀點反映了加密貨幣社群的核心理念:在無需許可的網絡中,沒有規則禁止的行為就是允許的行為。
Van Valkenburgh 在提交給法院的法庭之友意見書中辯稱,如果此案的起訴成功,將會「極大地抑制公眾參與」無需許可的網絡,而且這對兄弟「似乎並沒有以任何方式違反以太坊協議中明確的規則或控制措施,因此不應受到外部幹預或強制執行」。
MEV 套利 vs 詐欺的核心爭議
辯方觀點:利用協議允許的機制進行套利,屬於公平競爭和技術創新
檢方觀點:故意欺騙和操縱交易,構成電信詐欺和洗錢罪
技術社群:MEV 提取是以太坊設計的一部分,應透過技術而非法律解決
傳統法律:無論技術如何,欺騙和竊取他人資金都構成犯罪
「我們想要這種中立的基礎設施,因為效率就在這裡,」Van Valkenburgh 說。「這套系統的精妙之處在於,我們不必依賴個人或國家的良好行為。但如果我們開始追究所有參與這種中立基礎設施的人的責任,那麼我們就失去了這種機會。」這個論點觸及了區塊鏈哲學的核心:去中心化系統的價值在於其中立性和無需許可性,而不是道德判斷。
陪審團崩潰徹夜難眠審判無效
(來源:《商業內幕》)
根據《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從法庭內部報道,雖然陪審員對案件事實理解無誤,但他們卻在如何將現有法律應用於此案的問題上陷入僵局。司法部在聲明中稱此案為「史無前例的電信詐騙和洗錢案」。報道稱,審議過程令部分陪審員淚流滿面,徹夜難眠。
這種情況在法律史上極為罕見。陪審員通常會在案件事實認定上產生分歧,例如被告是否真的實施了指控的行為。然而,在這個案件中,陪審員對事實沒有爭議:兄弟倆確實做了檢方指控的事情。他們的分歧在於法律適用:這種行為是否構成犯罪?現有的電信詐欺法是否應該適用於區塊鏈上的 MEV 提取行為?
陪審員的情緒崩潰顯示這個問題的複雜性。他們被要求將設計於傳統金融世界的法律概念應用到全新的去中心化技術環境中,而沒有明確的先例可循。一些陪審員可能認為,無論技術如何,欺騙和竊取他人資金都是犯罪。另一些陪審員可能認為,在以太坊的無需許可環境中,利用協議允許的機制進行套利不應該被定性為犯罪。
法官 Jessica G. Clarke 認為,即使給予更多時間,陪審團也難以取得進一步進展,因此終止了審判。這個決定反映了案件的根本困難:當現有法律框架與新興技術環境碰撞時,如何做出公正的判決?由於審判無效,兩兄弟仍被控三項罪名,案件的未來將由紐約南區檢察官決定,他們可以選擇撤銷此案或再次提起訴訟。
對以太坊中立性和無需許可網絡的深遠影響
Van Valkenburgh 表示,如果檢察官決定再次提起訴訟,這將表明司法部將繼續積極推動對區塊鏈網路的管轄權,即便是在現任政府標榜對加密貨幣行業及其開發者更為友好的背景下也是如此。「如果他們加倍努力(重審此案),那麼是的,這似乎繼續表明,至少紐約南區檢察官認為,區塊鏈上發生的任何事情實際上都屬於他們的管轄範圍,他們可以笨拙地篡改現有的刑法,使其適用於各種新的事實情況,」Van Valkenburgh 說。
這個案件對以太坊生態系統的影響是深遠的。如果檢方的邏輯成立,意味著任何在以太坊上進行 MEV 提取的驗證者或搜尋者都可能面臨刑事指控。這將極大地抑制公眾參與無需許可的網絡,因為沒有人願意在不清楚法律界限的情況下冒險參與技術創新。
以太坊的核心價值之一就是無需許可性:任何人都可以參與,而不需要獲得中心化機構的批准。這種開放性是創新的源泉,但也為法律監管帶來挑戰。如果法律介入過深,可能會破壞這種中立性,使以太坊變成需要許可的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