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廣場「創作者認證激勵計劃」開啓:入駐廣場,瓜分每月 $10,000 創作獎勵!
無論你是廣場內容達人,還是來自其他平台的優質創作者,只要積極創作,就有機會贏取豪華代幣獎池、Gate 精美週邊、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豐厚獎勵!
參與資格:
滿足以下任一條件即可報名👇
1️⃣ 其他平台已認證創作者
2️⃣ 單一平台粉絲 ≥ 1000(不可多平台疊加)
3️⃣ Gate 廣場內符合粉絲與互動條件的認證創作者
立即填寫表單報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豐厚創作獎勵等你拿:
🎁 獎勵一:新入駐創作者專屬 $5,000 獎池
成功入駐即可獲認證徽章。
首月發首帖(≥ 50 字或圖文帖)即可得 $50 倉位體驗券(限前100名)。
🎁 獎勵二:專屬創作者月度獎池 $1,500 USDT
每月發 ≥ 30 篇原創優質內容,根據發帖量、活躍天數、互動量、內容質量綜合評分瓜分獎勵。
🎁 獎勵三:連續活躍創作福利
連續 3 個月活躍(每月 ≥ 30 篇內容)可獲 Gate 精美週邊禮包!
🎁 獎勵四:專屬推廣名額
認證創作者每月可優先獲得 1 次官方項目合作推廣機會。
🎁 獎勵五:Gate 廣場四千萬級流量曝光
【推薦關注】資源位、“優質認證創作者榜”展示、每週精選內容推薦及額外精選帖激勵,多重曝光助你輕
卓榮泰承諾:年底清查「政府有多少比特幣」!央行將提BTC儲備評估報告
今日(11)立法院財政總質詢中,立委葛如鈞聚焦比特幣儲備、VASP專法與與沒收比特幣資產的後續處置,行政院長卓榮泰承諾年底將清查國內機關持有的比特幣總量。 (前情提要:股利兩萬以上課徵2.11%補充健保費喊卡!台灣行政院:暫緩回應民意、降低世代負擔 ) (背景補充:台灣VASP專區首秀金博會!9間加密交易業者到齊,邁向合規防詐時代 ) 美國政府抄收太子集團 12.7 萬枚比特幣,價值超過 150 億美元,讓各國不得不意識到沒收的數位資產後續處置。今天立法院財政總質詢中,司法沒收的加密資產要怎麼處理、比特幣是否納入國家儲備、VASP 專法何時上路,三問題同時被擺上檯面。 沒收的比特幣值得馬上變現? 國內司法機關陸續查扣大批加密資產,卻缺乏統一的處理機制。今天立委葛如鈞在質詢中提到 2024 年檢方扣押與太子集團相關約 1.464 億美元資產,還有美國司法部同步查獲價值 150 億美元的比特幣,顯示跨國詐騙金額動輒就是以「億元」計算。 面對沒收後尚未變現的比特幣,葛如鈞建議台灣政府先「持有不動」,因為比特幣可能具有高度潛在價值,建議待政策完善後再決定變現或納入戰略儲備來處理。 行政院長卓榮泰同意,表示在年底前完成政府擁有多少比特幣的盤點報告,給關切的社會人士解答。 央行楊金龍:年底提出比特幣儲備評估報告 德意志銀行預測 2030 年央行將廣泛持有比特幣,視作「現代金融安全的新基石」。美國已有 18 州推動把比特幣列入戰略儲備,強調多元化可降低單一貨幣風險。 質詢中,立委葛如鈞批評央行 3 月發布的分析報告《比特幣作為央行準備資產或國家戰略儲備之分析》已經「落後國際趨勢」,並提醒外匯存底過度集中在美債,若台幣升值或美元走弱,購買力將被侵蝕。 央行總裁楊金龍以「2030 年還有一點遠」回應,顯示仍持觀望。不過,在連番追問下,行政院長卓榮泰與楊金龍承諾年底前提出「正反並陳」的評估報告,讓比特幣儲備首次被正式納入政策討論時間表。 圖源:葛如鈞委員辦公室 VASP 專法進度遭疑 金管會 6 月將《虛擬資產管理條例》(VASP 專法)草案送交行政院,五個月來毫無進展,已在台取得牌照的業者擔心錯過市場窗口期,母法不定,難道要拖到下個會期? 草案包含八項子法,其中穩定幣規範被認為是當前金融科技產業最關鍵,卻也最敏感的部分。 葛如鈞警告,母法卡關將讓子法全數停擺;行政院卓榮泰與金管會彭金隆回答「謹慎」兩字,強調穩定幣牽涉貨幣主權,必須完備框架才敢放行。 國際上,美國 GENIUS Act 與新加坡相關規定已設定儲備比例與發行者門檻,形成鮮明對比。葛如鈞建議,草案第 8 條雖允許銀行兼營虛擬資產,但政府應鼓勵銀行業者與 VASP 合作,讓傳統金融透過技術外部化加速創新,而不是形成上下級關係。 質詢終前,葛如鈞提醒「世界金融格局正在重新洗牌,虛擬資產不再只是投機商品,而是國家安全與金融主權的新戰場。」指出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已在全球占據關鍵地位,若加密金融進度遲遲跟不上國際腳步,本土可能痛失下波產業紅利。 相關報導 周杰倫「江湖追殺令」的背後:台灣加密資產代持行為的稅務與法律隱憂 HOYA BIT 震撼新規:用戶出金僅可提幣至台灣合規 VASP 和 CMC 前三十大交易所 〈卓榮泰承諾:年底清查「政府有多少比特幣」!央行將提BTC儲備評估報告〉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動區BlockTempo《動區動趨-最具影響力的區塊鏈新聞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