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廣場活動: #0G发帖赢USDT# 💥
在 Gate 廣場發布與 0G 及相關活動(理財 / CandyDrop / 合約交易賽)相關的原創內容,即有機會瓜分 200 USDT 獎勵!
📅 活動時間:2025年9月25日 18:00 – 10月2日 24:00 (UTC+8)
📌 相關活動:
理財活動:輕鬆賺取穩定收益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290
CandyDrop:參與瓜分 0G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286
合約交易賽:交易贏大獎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221
📌 參與方式:
1️⃣ 在 Gate 廣場發布原創內容,主題需與 0G 或相關活動 有關
2️⃣ 內容不少於 80 字
3️⃣ 帖子添加話題: #0G发帖赢USDT#
4️⃣ 附上任意活動參與截圖
🏆 獎勵設置(總獎池 200 USDT):
20 名優秀內容創作者,每人 10 USDT
📄 注意事項:
內容必須原創,禁止抄襲或刷量
獲獎者需完成 Gate 廣場身分認證
活動最終解釋權歸 Gate 所有
Andrew Kang:Tom Lee的ETH投資論點很荒謬
作者:Andrew Kang,Mechanism Capital聯合創始人;翻譯:金色財經xiaozou
我最近得以了解Tom Lee的ETH投資理論,這可能是我見過的最荒謬的金融文盲論調大集合。接下來讓我們逐一剖析。
Tom Lee的理論基於以下五點:
穩定幣與現實資產代幣化採用;
數字石油類比;
機構將購買並質押ETH爲其資產代幣化網路提供安全性保障,並作爲運營資本;
ETH市值將等同於所有金融基礎設施公司價值總和;
技術分析。
###1、穩定幣與現實資產代幣化採用
該論點認爲——穩定幣和資產代幣化活動增長應推動交易量上升,繼而推高ETH手續費/收入。表面看似合理,但只要花幾分鍾核查一下數據,便會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自2020年以來,代幣化資產價值與穩定幣交易量已增長100-1000倍。Tom的論點根本就是誤解了價值積累機制,可能讓你誤以爲手續費會同比縮放,但事實上其實際水平與2020年幾乎持平。
原因如下:
以太坊網路升級使交易效率得到提升;
穩定幣及代幣化資產活動流向其他鏈;
低流通性資產代幣化幾乎不產生手續費。代幣化價值與ETH收入非直接正相關。某人可代幣化1億美元債券,若其每兩年交易一次,能爲ETH產生多少手續費?約0.1美元?單筆USDT交易產生的手續費都要更多。
即便代幣化萬億美元資產,若其流動率低下,可能僅能爲ETH增加10萬美元價值。
區塊鏈交易量與手續費會增長嗎?會的,但大部分手續費將被業務拓展能力更強的其他區塊鏈捕獲。在傳統金融交易上鏈領域,其他競爭者正積極搶佔機會。Solana、Arbitrum和Tempo已斬獲早期重大成果。甚至Tether也在支持兩條新鏈Plasma與Stable,兩者都意圖將USDT交易量轉移至自有鏈。
###2、數字石油類比
石油是大宗商品。經通脹調整的實際油價一個多世紀以來始終在相同區間波動,僅有周期性衝高回落。我同意Tom將ETH視爲大宗商品的觀點,但這並非利好。不知Tom在此試圖論證什麼!
###3、機構將購買並質押ETH爲其資產代幣化網路提供安全性保障,並作爲運營資本
大型銀行等金融機構是否已在其資產負債表中配置ETH?沒有。
是否有機構宣布相關計劃?也沒有。
銀行會因持續消耗能源而囤積汽油嗎?不會,因佔比過小,需要時直接購買即可。
銀行會購買其使用的資產托管服務商的股票嗎?不會。
###4、ETH市值將等同於所有金融基礎設施公司價值總和
我的意思是,這再次暴露了對價值積累機制的根本誤解,純屬妄想。
###5、技術分析
我其實是技術分析的忠實擁護者,並認爲客觀運用技術分析極具價值。但遺憾的是,Tom似乎正在用技術分析隨意畫線來佐證其偏見。
客觀審視此圖表,最顯著的觀察是以太坊處於多年震蕩區間。這與原油價格過去三十年在寬幅區間內波動的特性並無二致。我們不僅處於區間震蕩,近期更觸及區間頂部後未能突破阻力。
若要說差異,以太坊的技術面實則偏空。我不能排除其長期維持在1,000-4,800美元區間的可能性。資產過往出現拋物線式漲,絕不意味着其將無限持續。
長期ETH/BTC圖表同樣被誤讀。該貨幣對確實處於多年震蕩區間,但過去幾年主要受制於下跌趨勢,近期僅在長期支撐位出現反彈。此下跌趨勢的驅動因素在於:以太坊敘事已飽和,且基本面無法支撐估值增長。這些基本面因素並未改變。
以太坊的估值主要源於金融文盲效應。公平地說,這確實能創造可觀市值(參見XRP)。但金融文盲所能支撐的估值並非是無限的。宏觀流動性維持了ETH市值懸浮,然而除非發生重大組織變革,否則很可能注定持續的表現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