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下載 Gate App
qrCode
更多下載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當流動性取代生產力,透視美聯儲“鷹式降息”下的經濟困局

作者:arndxt

編譯:Tim,PANews

當美聯儲故意延長所持國債期限以壓低長期收益率(即所謂的扭轉操作和QE2、QE3),預示著經濟下滑與量化寬鬆將同時到來。

鮑威爾在"霧中駕駛"的比喻不僅適用於美聯儲,更是當今全球經濟的寫照。政策制定者、企業和投資者都行駛在能見度為零的迷霧中,依靠流動性條件反射和短期利益驅動艱難前行。

新的政策體制呈現出能見度受限、信心脆弱和流動性驅動型扭曲的特點。

1.美聯儲鷹式降息

這次將利率區間下調25個基點至3.75%-4.00%的"風險管理"式操作,與其說是寬鬆政策,不如說是為未來預留選擇空間。

在兩位成員各持相反意見的反對聲中,鮑威爾實際上向市場傳遞了明确信號:放緩步伐,政策能見度已完全消失。

政府停擺導致的經濟數據中斷使美聯儲陷入盲目駕駛的境地,鮑威爾向交易員傳遞的信息明確無誤:12月是否降息並無保證。隨著市場逐漸消化政策立場從"數據依賴型"轉向"數據真空下的審慎",降息概率急劇下降,前端收益率曲線趨平。

2.2025年流動性博弈

央行屢次兜底使得投機行為規律化。流動性而非生產力如今決定著資產表現,這一動態在推高估值的同時,還伴隨著實體經濟信貸的疲軟。

討論延伸到對當下金融架構的清醒認知:被動投資集中化、算法反射性以及散戶期權狂熱。

被動資金流與量化交易主導流動性;波動性如今由持倉情況決定,而非基本面。

散戶對看漲期權的買入,導致伽馬擠壓在"Meme"板塊產生人為的價格波動,而機構資金則集中湧入範圍日益收窄的龍頭股。

節目主持人將其稱為"金融饑餓遊戲":在這個體系中,結構性不平等和政策反身性正迫使散戶投資者轉向投機性生存策略。

3. 2026年展望:資本支出熱潮與風險

人工智能資本支出浪潮映射出科技巨頭周期末的工業化轉型:當下由流動性支撐,未來則將受制於槓桿敏感性。

企業盈利雖保持亮眼,但底層正經歷歷史性變革:科技巨頭正從輕資產現金牛轉型為重資產基礎設施運營商。

人工智能與數據中心建設最初依靠現金流支撐,如今則轉向創紀錄的債務發行(如Meta250億美元超額認購債券)。

這種轉型意味著利潤率壓縮、折舊費用上升,並最終引發再融資壓力,這正為下一轮信用周期的轉向埋下伏筆。

4️.經濟結構評述:信任、不平等與政策循環

從鮑威爾的謹慎語氣到上一期播客結束後的反思,有一條共同的主線逐漸清晰:權力集中與信任侵蝕。

政策持續為大型機構提供救助,加劇了財富集中並削弱市場誠信。美聯儲與財政部的協同行動,從量化緊縮轉向國庫券購買,再次強化了這一趨勢,使得頂層流動性持續充裕,而普通家庭卻在工資停滯與槓桿攀升的雙重壓力下艱難求生。

當前決定性的宏觀風險已非通脹,而是制度性疲憊。市場似乎高歌猛進,但對公平性與透明度的信任正在瓦解,這才是2020年代真正的系統性症結。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