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廣場「創作者認證激勵計劃」開啓:入駐廣場,瓜分每月 $10,000 創作獎勵!
無論你是廣場內容達人,還是來自其他平台的優質創作者,只要積極創作,就有機會贏取豪華代幣獎池、Gate 精美週邊、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豐厚獎勵!
參與資格:
滿足以下任一條件即可報名👇
1️⃣ 其他平台已認證創作者
2️⃣ 單一平台粉絲 ≥ 1000(不可多平台疊加)
3️⃣ Gate 廣場內符合粉絲與互動條件的認證創作者
立即填寫表單報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豐厚創作獎勵等你拿:
🎁 獎勵一:新入駐創作者專屬 $5,000 獎池
成功入駐即可獲認證徽章。
首月發首帖(≥ 50 字或圖文帖)即可得 $50 倉位體驗券(限前100名)。
🎁 獎勵二:專屬創作者月度獎池 $1,500 USDT
每月發 ≥ 30 篇原創優質內容,根據發帖量、活躍天數、互動量、內容質量綜合評分瓜分獎勵。
🎁 獎勵三:連續活躍創作福利
連續 3 個月活躍(每月 ≥ 30 篇內容)可獲 Gate 精美週邊禮包!
🎁 獎勵四:專屬推廣名額
認證創作者每月可優先獲得 1 次官方項目合作推廣機會。
🎁 獎勵五:Gate 廣場四千萬級流量曝光
【推薦關注】資源位、“優質認證創作者榜”展示、每週精選內容推薦及額外精選帖激勵,多重曝光助你輕
模組化狂潮 Web3 是在走向碎片化還是成熟化?
區塊鏈世界正在經歷一場範式轉變,模組化架構正成為 Web3 基礎設施的主導力量。
與所有功能都在內部完成的單體區塊鏈不同,模組化鏈透過讓不同層級或專用鏈獨立處理功能,解耦了共識、資料可用性、執行和結算等核心功能,從而實現了更高的彈性和可擴展性。
這種解耦允許每個功能獨立優化和升級,而不影響其他功能。
本文探討
01.模組化趨勢及其對性能、去中心化和互操作性的影響。
02.這是生態系統健康成熟的標誌,還是混亂的碎片化表現。
從 Celestia 主網上線到 Rollup 即服務的興起,圍繞可擴展性和定制化的敘事正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但這究竟是未來之路,還是僅僅是又一個分岔口?
此趨勢在當前至關重要。
具體表現
創始人、研究者和投資者必須理解模組化如何可能重新定義區塊鏈的未來,以及這是一場持久的轉變還是另一個炒作週期。
背景與定義
單體區塊鏈
像 Solana 或採用 Rollup 之前的以太坊這樣的單體區塊鏈,在內部執行所有核心區塊鏈功能:
共識、執行、資料可用性、結算。
範例:
比特幣:具有單一、統一的結構,所有核心功能捆綁在一起,確保所有交易資料直接存儲在區塊鏈上。
Solana:一個高性能單體鏈,專注於透過垂直整合實現速度和吞吐量。
採用 Rollup 之前的以太坊:在 Layer 2 Rollup 解耦執行層之前,也是單體架構。
模組化區塊鏈
模組化架構將這些層級解耦。一個模組化鏈專注於一個或少數幾個層級,並將其餘層級外包。旨在透過專業化和分工提高系統的效率和可擴展性。
範例:
Celestia:首個提供資料可用性和共識的模組化區塊鏈。
Cosmos SDK:支持構建應用專用的執行層。
Rollup 即服務:像 Caldera 和 Conduit 這樣的參與者幫助專案使用模組化框架啟動自己的 Rollup。這種模組化方法支持定制化、可擴展性和實驗,但可能引入碎片化。
ROLLUP
Rollup 是區塊鏈技術中的一種 Layer 2 擴展解決方案,它在鏈下處理交易,然後將它們批量打包成單一交易提交到主區塊鏈。
Rollup 的興起,尤其是在以太坊路線圖中,使得模組化不僅可行,而且必要。
這基本上源於以太坊自誕生以來的核心挑戰——可擴展性,這導致了高 Gas 費、交易速度慢和網路擁堵。
案例研究:以太坊的模組化之路
截至 2025 年第二季度,已有超過 40 個 Rollup 處於生產階段或公開測試網階段。
L2 生態系統中的開發活動同比增長 230%,Optimism、Arbitrum 和 Base 在 GitHub 提交次數上領先。
自 2023 年底主網上線以來,Celestia 在測試網和早期部署中見證了快速採用,已有超過 25 個模組化鏈依賴其 DA 層。
自 2022 年以來,模組化基礎設施專案已累計融資超過 4 億美元。值得關注的融資包括:
根據 Electric Capital 開發者報告
2024
使用 ZK 預編譯的合約部署圖表
來自 Electric Capital
LAYER 2 增長
Rollup 中的總鎖倉價值已從 2023 年初的約 100 億美元增長至 2025 年 6 月的 428 億美元 (L2Beat)。
Arbitrum 和 Optimism 仍占主導地位,但 Base 和 Blast 正在迅速獲得市場份額。
L2Beat 的 L2 TVL 增長圖表
隨著區塊鏈生態系統的持續演進,這些專案正處於為開發者和用戶提供可擴展、可互操作和可定制解決方案的前沿。
像 Caldera、Conduit 和 Stackr 這樣的 RaaS 平台正在將定制 Rollup 的上市時間從數月縮短至數天。
然而,也存在噪音。許多鏈上線後使用率低或僅是投機性實驗。開發者碎片化、工具鏈不相容以及代幣經濟學錯位仍然是重大挑戰。
敘事分析
模組化轉變是理念性的。模組化鏈秉承了 Web3 的精神,如去中心化、專業化和無需許可的實驗。但這種自由是有代價的。
另一方面,Solana 的單體架構,即執行、共識和資料可用性都在單一層級上完成,在速度和簡單性方面具有某些優勢,但與以太坊的模組化架構相比,也帶來了重大挑戰。
像 Solana 這樣的單體區塊鏈的一個顯著挑戰是由於擁堵導致的停機。所有層級都捆綁在一起,因此執行邏輯中的擁堵或錯誤可能導致共識停滯。這已導致多次全網範圍的中斷。
Solana 的單體設計提供了高速和開發者簡單性,但代價是可擴展性上限、去中心化挑戰和系統脆弱性。
碎片化可能破壞網路效應、流動性集中度和安全假設。然而,模組化允許透過橫向增長實現快速創新、定制化和可擴展性。
可以將其視為區塊鏈的解耦。
這種轉變也是由現實約束驅動的——單體鏈無法足夠快地擴展。模組化架構支持並行進展,其中 DA、結算和執行可以獨立演進。
驅動模組化轉變的其他因素?
這讓人想起 Unix 哲學:做好一件事,然後組合。以太坊正在演變為結算和安全中心,而 Rollup 和模組化 DA 層則在探索執行自由。
模組化區塊鏈架構常被視為 Web3 的碎片化。但這種觀點過度簡化了一個更深刻的演進過程。
以下是 Solana 單體架構劣勢與以太坊模組化優勢的直接對比:
未來展望
模組化運動仍處於早期階段。
預計到 2026 年中會出現一波 Rollup 並購、生態系統聯盟和工具統一浪潮。
跨模組化堆疊的可組合性(透過共享排序器或像 Hyperlane 和鏈間安全這樣的橋接)將是關鍵。
關鍵預測
像 Celestia 和 Avail 這樣勝出的資料可用性層可能會佔據主導地位,成為新的開發者標準,而執行層則變得細分專業化。
許多 Rollup 將圍繞以太坊進行結算,使其保持中心樞紐地位。
預計會出現共享排序器(例如 Astria)和基於意圖的執行層等服務。
風險:用戶體驗碎片化、流動性孤島和協議膨脹威脅著凝聚力。沒有共享標準,模組化理論可能退化為一片互不連接的鏈的墓地。
總之,模組化不是碎片化,而是為更可擴展、更專業化的 Web3 奠定基礎。
然而,核心問題是,Web3 能否演變成一個模組化的區塊鏈網際網路,對用戶而言是統一的,同時在底層保持去中心化?